諾貝爾的愛情
諾貝爾曾經情人蘇特納夫人
諾貝爾一生未婚,沒有子女,甚至沒有固定住所。他曾說過:“我在哪裏工作,哪裏就是我的家。”但他又是位世界級的大富翁,所以堪稱終生“鑽石王老五”了。在其生前與身後,人們對他常有歐洲“最富有的流浪漢”之說。
諾貝爾事業興旺,情場失意。他的愛情是悲劇,曾經至少有4個女性進入他的生活,但一個早逝,一個拒絕,一個衷情他人,一個無知而負心,結果都失敗了。有人說這是因為他骨子裏極濃的自卑情結。
青年時代的那次歐美之旅(1852年他19歲),情竇初開的諾貝爾曾與一位在藥房工作的瑞典姑娘有過短暫的熱戀,他把自己熾熱的情感都獻給了他。不幸的是,正當他們對未來充滿幸福的憧憬時,那位姑娘不久便猝然病逝了。突如其來的噩耗給諾貝爾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打擊,他隻得懷著悲痛的心情回到了聖彼得堡,鬱鬱多日。
幾年後諾貝爾在巴黎邂逅了一位法國姑娘,並向她傾訴了自己所有的煩惱:相貌難看、動作笨拙、前途渺茫、意誌消沉,擔心別人會瞧不起他。那女郎非但沒有小瞧他,反而一再鼓勵他要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曾極大地激勵了諾貝爾,令他對那女郎產生了戀情。他們之後約會了多次,每次會麵都給諾貝爾帶來無窮的愉悅。但不久那位姑娘卻斷絕了與他的來往,這令諾貝爾傷感了許久。失戀的他寫詩道:“芸芸眾生的歡愉我不再分享,美人的青睞,多情的淚水不再使我動情。”
在隨後的20多年時間裏,諾貝爾再也無心移情別的女性。他因發明炸藥而聲譽鵲起、財富積聚,而在生活上、精神上卻仍孓然一身。直到1876年43歲時,他終於鼓起勇氣,刊出了一則措詞相當含蓄的廣告:“一位十分富有且受過高等教育、漸近老年的男士欲尋找一位中年女性,條件是能講多種語言、能勝任秘書業務、能承擔家務勞動。”
不久,奧地利大元帥弗蘭茲·金斯基伯爵之女貝爾塔(1843~1914年,昵稱伯莎,其實就是著名的蘇特納夫人,著有長篇小說《放下武器》,1905年成為第一個女性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前來巴黎應聘。諾貝爾對氣質卓然不凡、作風幹練利落的她一見傾心,無奈伯莎已心有所屬,很快便匆匆離去,另嫁他人。這兩人雖無緣締結連理,卻結成了永恒的友誼。伯莎後來成了著名女作家、世界和平運動先驅之一。諾貝爾也基於她的原因而開始逐漸熱衷於和平運動。
1876年秋諾貝爾在去奧地利進行商業旅行時,在一家花店(一說是巴登療養院)裏結識了比他小20來歲的賣花女索菲·赫斯。她出身於維也納一個簡樸的家庭,繼母對她不好,因而從家裏跑了出來。此後諾貝爾與索菲維持了近15年的關係,一度希望她成為自己的伴侶,為她在療養區買了一幢漂亮的別墅,在巴黎富人區購置了一座華麗的公館。但由於索菲沒有文化,缺乏教養,言行舉止粗俗淺薄不堪,又不聽諾貝爾的勸導,隻知道追求生活享受,揮霍放蕩,常以“諾貝爾夫人”的身份同諾貝爾的所謂崇拜者鬼混,使渴望有一個氣氛輕鬆、整齊舒適的家庭的他感到憂傷與失望。
1891年春天,早已溜之大吉的索菲來信告訴諾貝爾說,她就要生下一個父親是一位匈牙利軍官和騎手的孩子來。諾貝爾看到這個消息後徹底失望了,但還是寫信去安慰和勸告她。從此諾貝爾決定不再與她來往,並通過一位律師為她提供30萬匈牙利克朗的養老費(一說是每年給她50萬克朗),這在當時是一筆數目很大的錢。
諾貝爾逝世後,索菲還去找拉格納·索爾曼(瑞典工程師、諾貝爾的科學實驗研究助手、諾貝爾遺囑的執行人)。她威脅說,如果不給自己比遺囑規定還多的東西,她就要將諾貝爾給她的216封信的原件出版權出賣掉。這時索爾曼正陷於四麵楚歌之中,為了避免可能出現一場醜聞,他有條件地買下了這些信件,這樣就保證使他們在將來不致遭受任何訛詐。
諾貝爾獎為什麼沒有數學獎?
諾貝爾獎章
諾貝爾遺囑設立諾貝爾獎,曾多年在瑞典國內引起爭論紛紛。經過遺囑執行人索爾曼等人的不懈努力,1898年5月瑞典國王宣布該遺囑生效,1900年6月瑞典國會通過了諾貝爾基金會章程。章程規定,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該獎頒發給本年底全世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經濟學(其中經濟學是1969年由瑞典國家銀行增設的)等6個領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人或多人,和平獎還可以頒發給某一組織和機構。從1901年開始,該獎在每年諾貝爾逝世日12月10日頒發。
人們對諾貝爾獎有許多爭議點,其中包括不設立重要的數學獎。這是為什麼呢?民間有很多說法。其中流傳較廣的一個是,此事可能與諾貝爾的愛情受挫有關。他的妻子(因為諾貝爾終生未婚,應該是女友,一說就是索菲)曾與一位名叫米泰·萊弗勒的瑞典數學家有外遇,兩人頻頻約會、同居,後來甚至私奔過;而且,他曾多次向此小姐求婚,而她因為萊弗勒的緣故,始終態度曖昧,模棱兩可。所以他一直耿耿於懷,臨終立遺囑時強烈要求不設置諾貝爾數學獎。但也有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
史學家和科學家們現在更多地相信這樣一個事實,即諾貝爾忽視數學是受他所處的時代和他的科學觀的影響。諾貝爾16歲時就終止了公立中學的教育,也沒有繼續上大學,之後隻是從一位俄羅斯有機化學家那裏接受了一些私人教育。諾貝爾不愧是19世紀一位典型的、極賦天才的發明家,他的發明似乎更多地來自於其敏銳的直覺和非凡的創造力,不需要借助任何高等數學知識,其數學知識可能還沒超過四則運算和比例率。而在19世紀下半葉,化學領域的研究也一般不需要高等數學,數學在化學中的應用發生在諾貝爾去世以後。他本人根本無法預見或想像到數學在推動科學發展上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因此忽視了設立諾貝爾數學獎也不難理解。
再則,諾貝爾對數學或理論科學沒有特殊興趣,他認為數學不是人類可以直接從中獲益的科學。所以他在遺囑中提到,這些獎項要用於獎勵那些對人類具有巨大實現利益的“發明或發現”。
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陳省身教授2002年時說過,諾貝爾獎中沒有設立數學獎也許是件好事,它讓數學家們能夠不為名利所惑,更加專心致誌地進行自己的研究工作。
雖然沒有人知道諾貝爾不設數學獎的確切原因,雖然沒有諾貝爾數學獎,但20世紀以來數學研究和發展的腳步從未停歇過。
悲愴的音樂王子柴可夫斯基:
一個同性戀者,一次失敗的婚姻,N種未知的死法
首先,柴可夫斯基懼怕與人交往的天性,和妻子的愛好交際、性情活潑形成鮮明對比。再者,麵對妻子病態的狂熱情欲,使他更加痛苦萬分。婚後兩個月,在一個寒冷的夜晚,他甚至走入莫斯科市郊一條齊腰深的河裏,祈禱冰冷的河水會給自己帶來肺炎,奪走自己生命,可結果他既沒得肺炎也沒凍死。
柴氏生平與成就
柴科夫斯基
彼得·伊裏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年),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俄國民族樂派代表人物,也是俄國曆史上迄今最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被稱為“俄羅斯之魂”,其風格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後來者。1990年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紀念柴可夫斯基年”。
這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戲劇性的、旋律優美的、悲觀的作曲家。他是出色的管弦樂大師、無可辯駁的天才,富於表現力,但的確過於多情。人們將他與文學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稱為近代俄羅斯“悲哀殿堂的二大支柱”。柴可夫斯基的音樂真摯、熱忱,注重對人心理的細致刻畫,充滿感人的抒情性,同時又帶有強烈、震撼人心的戲劇性。他的旋律具有俄羅斯民族特有的風格,且和聲濃重、豐滿,顯露著作曲家本人的個性氣質,富有難以言傳的魅力。100多年來,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高度的藝術價值廣為世界人民所喜愛,成為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繁多,體裁廣泛。他在歌劇、交響曲、協奏曲、舞劇、音樂會序曲、室內樂以及聲樂浪漫曲、鋼琴套曲等方麵都留下了大量名作。代表作有:11部歌劇,以《葉甫蓋尼·奧涅金》和《黑桃皇後》最著名;6部交響曲,以《第五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又稱《悲愴交響曲》)最著名;4部協奏曲,以《降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和《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最著名;3部芭蕾舞劇,即《天鵝湖》、《睡美人》和《胡桃夾子》;以及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八一二序曲》、《意大利隨想曲》和鋼琴套曲《四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