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潑水現竹千古之謎破解(1 / 3)

仁壽縣黑龍灘水庫庫尾有古龍興寺,寺側一個佛龕右側峭壁上有號稱蜀中奇觀的“潑水現竹”壁畫。這是北宋文同留下的作品。左側峭壁有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的碑文。文曰:“霜月澄凜,天風清勁,禦史公剛明英烈之氣,其鍾於斯雲。乾道五年冬十月。峨眉楊季友。”

文同(1018~1079年),四川鹽亭人,字與可,號笑笑居士,人稱石室先生。他的見識深受當時的相國文彥博、司馬光賞識,也得到蘇軾等人的尊重。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中進士,從此一帆風順,先後在京師和陵州、洋州等地方任職。元豐年間調任湖州,在赴任途中去世,所以世稱“文湖州”。

文同平生愛竹、種竹、寫竹,善畫墨竹,創造“濃墨為麵、淡墨為背”的技法。以後畫竹者學習他的風格,形成了湖州竹派。他在繪畫時,主張以體驗為基礎,胸有成竹才下筆。我們熟悉的“胸有成竹”成語,就來自於他的這個寫竹的深刻經驗。他畫墨竹的工作室命名為“墨君堂”,當時不知有多少作品。現存唯一一幅珍品《墨竹圖》,被稱為“墨竹宗祖”,是他的傳世之作,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大陸就隻有黑龍灘水庫邊的這幅壁畫了。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文同調任陵州(今仁壽縣),在這裏生活了4年。龍興寺佛龕旁邊的壁畫,就是這個時候畫的。洋州(今陝西洋縣)的筼簹穀,是一片竹海,他時常前往觀察,所以畫竹越來越精細,更加傳出了竹的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傳說從明代以來,當石壁幹燥時,連同龍興寺佛龕左側的南宋乾道年間碑文一起,人們再也看不見佛龕右側的那幅壁畫。用水澆潑潮濕後,才能一一顯現出來,所以稱為“潑水現竹”奇觀。為什麼幹燥時隱形,潮濕時候顯形所謂“怪石墨竹”,前人描述它“既無墨跡,又無雕鏤痕,用水滌石,畫麵猶新”,千年以來無人能解這個疑謎。

“潑水現竹”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前人有種種解釋:

一,特殊墨汁說:有人以為“潑水現竹”的秘密,在於特殊的墨汁。使用鬆煙、煤煙,加上烏龜尿,在銅爐內煉製而成。有人以蘇軾的《送文與可出守陵州》一詩為證,認為蘇軾贈送給他一種徽州魔墨,下筆後可以隱形,遇水方可顯現出來。

二,岩石說:有人以為這是紫色砂岩內含有鉀,遇水變成氫氧化鉀的結果。

三,地氣說:有人以為當地樹陰下有特殊地氣,加上河水蒸騰水汽,在石壁上顯現出圖像。所謂烏龜尿等配製的特殊墨汁,以及地氣加水汽之說,近於妖術不值一提。

蘇軾贈送“魔墨”也毫無根據。那首作為證據的《送文與可出守陵州》,全文如下:“壁上墨君不解語,見之尚可消百憂。而況我友似君者,素節凜凜欺霜秋。清詩健筆何足數,逍遙齊物追莊周。奪官遣去不自覺,曉梳脫發誰能收?江邊亂山赤如赭,陵陽正在千山頭。君知遠別懷抱惡,是遣墨君解我愁。”請仔細看這首詩,除了說明陵州所在處的岩石和丘陵地貌“赤如赭”,和當地情況一致外,哪有隻言片語涉及贈送“魔墨”的情況?文同死後8年,蘇軾接受他的遺命,為其一幅畫題詩,還寫了一篇《題文與可墨竹》,也沒有任何有關“魔墨”之事。

構成佛像壁龕的岩石,乃是下白堊係夾關組磚紅色砂岩。查閱地質資料,可以明確斷言,並沒有含鉀豐富,足以遇水就能生成氫氧化鉀,以致變色的可能。

如上所述,前人種種說法既然不能成立,就應該另外尋找合理解釋。

考慮到前人諸說有誤,所謂特殊墨汁和岩石成分等,都涉及化學問題。“潑水現竹”所在佛龕,乃是一個露天摩崖岩穴。倘若情況確實如此,墨汁中的化學成分經過上千年日曬雨淋,以及好奇心所驅使的人為潑水衝洗,墨汁中的化學成分豈不早已衝刷幹淨,怎麼可能至今還能清晰反映?毫無疑問這不是化學現象,而是一個物理學問題。具體而言之,應該是光學折射現象。

文同當年作畫和南宋題詞,不會故意設計機關,不讓人看見。為何幹燥時候隱形?必定是後來不明原因的覆蓋。覆蓋物質是什麼?則是化學問題。

現場觀察發現,佛龕內的石壁上有一層灰漿,厚約數毫米,作為裝飾龕室,可以在上繪畫、題詩之用。文同壁畫和南宋題詞就在其上,這就完全排除了岩石成分造成“潑水現竹”的可能性。

考慮到文同作畫在1071年,南宋題詞在1169年,幹燥時都不能看見,潑水方可顯現的事實,可以認為後期覆蓋應該在此以後。聯係當地有明代以來方有“潑水現竹”之說,如果情況屬實,就能初步認為覆蓋墨竹壁畫和南宋題詞的事件,發生在後來的明代。

按照這個思路,使用幾個專業方法輪番上陣,最後得出結論如下:

1,“潑水現竹”現象是明代覆蓋後發生的。

2,根據整個壁龕上下完全粉刷為同一淺黃色的現象,可以推斷這是後期無知的野寺愚僧,不識文同墨竹壁畫的國寶價值。出於整頓龕穴,粉刷一新的目的,統統上下左右刷成同一淺黃色。這原本是對文物的破壞,想不到卻從另一個角度,起了保護壁畫和南宋題詞免遭風雨破壞的作用。由於這是露天龕穴,極易受到風雨侵襲。以後或許在無意中,雨水澆濕牆壁,或者其他原因使牆壁受潮,發現潑水可以顯現出壁畫和題詞的奇觀,完全是歪打正著,於是成為所謂的千古疑謎。

3,使用高倍放大鏡,仔細觀察淺黃色塗料,發現顆粒粗糙,密布縫隙。水分浸入後可以迅速滲透至背後,通過光線折射,使被塗料蒙蓋的壁畫和題詞顯現出來。為了說明這個原理,章正剛教授事先製作了一個類似的模型。使用孔隙度較大的宣紙蒙罩一幅字帖,無法看見下麵的字體。將宣紙浸濕後,下麵字體立刻清楚顯現出來,就是同樣的原理。

2150

奧卡納根湖水怪

一、移民的噩夢

1860年的一天清晨,積雨雲把太陽擋在了加拿大這片無盡大陸的上空,朦朦的幾絲光線帶著薄霧撒下來,總算給原始森林帶來些許明亮。奧卡納根湖也在四周密不透風的針葉林中開始露出了真容,寧靜、祥和,小草戴著露水皇冠悄悄抬起頭來,森林倒影在蔚藍的湖水中,讓人一時迷糊起來,搞不清哪片兒是天,哪片兒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