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這部作品雖然是寫給孩子們的,但需要通過成人的引導來學習。這本書的目的是對如何讓音樂進入孩子們的內心的眾多方麵中的幾點提出建議。如果在實際中使用書中的這些章節內容或者章節中提出的任何邏輯觀點作為與孩子們進行簡單談話的依據,音樂對他們來說可能不僅僅是訓練和學習。孩子們應該知道音樂是門藝術:富有美感,高貴莊重,思想純粹,令人愉悅。具有這些特點的音樂才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的音樂。除非音樂能給年輕人帶來真正的快樂,否則我們就要懷疑他們是否明智地學習了音樂。

我們之所以不能將音樂介紹給孩子們,使他們產生並保持對音樂的興趣,在某種程度上並不完全是因為音樂對孩子們來說太困難,而是因為對我們來說孩子們的天性太難懂。由於我們的無知,我們總是忽略天性。我們不要忘記,成人頭腦緩慢,常會遇到公正的孩子們不會注意到的某一類困難。由於內心的恐懼我們持續製造困難的例子並不少見。

教師們應該時刻記得音樂是通過引導個體而不是驅使個體(強加於個體)產生的。

教師的知識不是鐵錘,而是啟智之光。

雖然建議這些章節作為與孩子們談話的素材,但如果需要,也可以逐字地閱讀。所有的標注是給大人——母親或老師的參考和建議。有選擇性地介紹藝術相關的文學會使孩子們產生興趣。

托馬斯·塔珀

波士頓,1896年10月30日

[注]

1.威廉·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英國詩人,1843年被任命為“桂冠詩人”。他與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騷塞(Robert Southey)同被稱為“湖畔派”詩人(Lake Poets)。

2.貝亞德·泰勒(Bayard Taylor, 1825-1878),美國詩人、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及旅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