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擎天在工作中表現出的精湛技藝,以及人類望塵莫及的高效率才是他作為一種超然存在最強大的證明。
五年前,漣漪集團啟動了一項研究計劃,利用人工智能對人類心腦血管疾病產生機理進行跟蹤研究。擎天是這項計劃的主要執行人。
事實上,人類科學家早就一直在努力尋找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子,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美國心髒病學院與美國心髒病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等機構通過多年的研究,將高血壓、膽固醇、年齡、吸煙和糖尿病等一係列因素列為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相關的因素,並推出了acc/aha預測模型。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組織機構推出的qrisk2、framingham和reynolds等預測模型。
這些標準的心血管病風險評估模型都有一個隱含的假設,即每個風險因子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係都是線性的。因此,漣漪集團認為這些模型可能過度簡化了人類心血管病與高血壓、膽固醇、年齡、吸煙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
人類作為一個複雜的生命體,相當多的生理、心理、外部環境因素、藥物使用,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影響到心腦血管功能,有些因素的影響甚至與人類的直覺是相反的。比如,很多人認為脂肪對身體有害,會增加健康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在一些情況下,它實際上是保護心髒的。
傳統上,人類醫生受限於個人精力和研究技術,一般都是采用抽樣調查或局部統計分析方式來進行研究。
而擎天憑借漣漪集團在全球建立的龐大醫療服務體係,能夠收集和及時更新數以千萬計的人類醫療健康數據和檔案。通過集團海量的數據收集和處理能力,擎天采用神經網絡機器算法對這數千萬人進行了跟蹤研究。
在研究啟動剛好五周年之際,集團舉辦了一個大型的研究結果發布會上。擎天正式公布了初步研究的結果。
人工智能的研究結果與人類傳統方法研究的結果有了一些差異。人工智能通過自己建立的模型,同樣將年齡、性別和吸煙三項列為首要風險因素。而早期的人工智能還篩選出糖化血紅蛋白是風險因素。甚至還篩選出房顫、種族差異、慢性腎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嚴重精神病等疾病,以及是否服用皮質類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等生物標誌物等是重要風險因素。而這些在人類的研究模型裏都是不存在的。
而擎天最新的超大樣本群研究表明,不健康的飲食和作息、遺傳基因方麵的缺陷更是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重要因素。擎天的研究結果將人類對這方麵的研究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他還找到了與此相關的基因,從而使得漣漪集團能夠開展針對性的基因治療。
成果發布會結束後,皇甫和集團的高管一一與擎天擁抱表示了祝賀。
“電視上那個帥小夥是你嗎?”
幹淨明亮的病房內,一位頭發有些花白的大媽把眼光從電視畫麵移到身旁這位穿著白大褂醫生打扮的年輕男士身上,來回對比了兩次,終於忍不住好奇地問道。電視畫麵正播放著漣漪集團的心腦血管研究成果發布會。
擎天對她微笑點點頭,然後將目光轉向手上的病曆顯示屏。床上的女病人叫劉淑芳,實際年齡已經八十九歲了,但看起來也就五十多歲的樣子。女病人保養很好的臉上隻是笑起來才在眼角露出幾絲皺紋,要不是因為病痛折磨的有些憔悴神色,也許還要顯得更年輕一些。她是維登人。
“難怪如此!”擎天見她檢查的體齡相當於48歲。
病曆顯示劉淑芳是三期胃癌。這種病在二十一世紀初期是高致死率的疾病。人類醫生傳統的治療方式是手術切除為主,再配合化療、放療、免疫治療和中醫中藥治療等。病人往往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異常消瘦,最後在親人萬般無奈和傷心中仍撒手人寰。
這個時代,人工智能的介入,已經大大提高了治愈率。雖然劉淑芳和她的家人們已經對此病並不是太擔心了,可畢竟馬上要進行手術了,這幾天在病房中,她的情緒有些起伏。今天早上的巡房,劉女士的主治醫生田博士專門將擎天請來一起參與,希望能給劉女士術前做一些放鬆心情的工作。
“淑芳女士,您不用擔心,您的手術由我親自實施。這種手術我們已經做過不下上千例了,到目前為止的成功率是百分之百。三期胃癌在我們這兒就跟治感冒流鼻涕一樣,是個小case。”
擎天邊開玩笑,邊安慰著他的病人。圍在他身後一同巡房的田博士和七八名見習醫生都發出了會心的笑聲。病房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像透過窗戶射進來的陽光一樣溫暖,明快。劉淑芳的臉上殘餘的一點陰霾完全不見了蹤影。
正在這時,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姑娘推開病房門進來了,手裏還捧著一大束粉色的康乃馨。
“奶奶,今天感覺怎麼樣?”
姑娘進門,直奔病床上的劉淑芳。她將花放在床頭櫃上,與奶奶抱了一下。
“小卉,奶奶今天好多了,這不,田大夫帶著同事正在查房呢。來,奶奶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主治醫生田大夫……”
“田大夫好!”小卉轉向一位三十出頭文質彬彬的男士,點頭問好。
“這位是奶奶的手術實施醫生擎天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