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偉大的創造(3)(1 / 3)

墨西哥“神都”是誰創建的?

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以北約50千米的地方,有一座名叫特奧蒂(dì)瓦坎的古城,在印第安語中,特奧蒂瓦坎的意思是“神的地方”。經過一個世紀的挖掘(jué)開發,這座古城的風貌終於得以展現,它以宏偉的城市建築和精美的雕刻藝術吸引了無數觀光的遊客。

據考證,6~7世紀時,這座城市就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城市之一。當時它是印第安人一個部落的宗教、經濟、文化中心,麵積達20平方千米,人口有20萬。這座城市的主動脈是一條南北方向、長達數千米、寬40米的大道。舉世聞名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聳立在大道北側的廣場上,兩座金字塔遙相對應。據記載,當時這兩座金字塔金碧輝煌,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耀著奪目的光彩。塔前的廣場十分寬闊,可以容納上萬人。

這座古城是如此宏偉而精美,關於它的興衰原因卻至今不得而知。到底是誰締造了這座文明古城現在還找不到答案。

複活節島上的群體石像寓意何在?

1722年的複活節這天,荷蘭海軍上將雅可布·洛吉文,在浩瀚無垠的太平洋水域,發現了一座小島。從此,這座小島取名為“複活節島”。

“複活節島”距南美洲海岸不足四千海裏。當雅可布·洛吉文將軍登上小島時,竟被島上奇異的景致驚呆了?

小島的山上山下、海岸四周,到處都是人麵巨石雕像。這些人麵雕像,最矮的也有十米左右,最高的足有30米之多。一個個雕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活生生一個石人世界。

雅可布·洛吉文將軍的這一重大發現,使全世界科技界為之震動。世界各地的探險家、考古專家、曆史學者紛至遝來,試圖弄清這群體石像其寓意究竟是什麼?

有學者認為,巨石雕像是南美印第安文化的曆史陳跡,這裏曾一度繁榮興旺、文化發達。此外,在南美其它一些高原上,也發現有類似的零星石像、石屋、石具等。

而有的考古專家提出“複活節島”的巨石人像屬波利尼西亞文化範疇(chóu)。因為島上的居民大多是波利尼西亞人,這些人世世代代都保持著較好的石刻技術。

來自挪威的探險家海爾達爾,在對“複活節島”考察後發表高論:“一個勤勞智慧的民族,來到了這個無限平靜的小島,長期的安定和平加上傳統的古老技術,足以便他們建造‘複活節’的‘通天塔’了”。

這段閃爍其辭的話語,更加令人不解,這“勤勞智慧的民族”和那“傳統古老的技術”是指的什麼呢如此寸草不長、顆粒不收、火山密布、礦產皆無的禿島,這一尊尊巨大的石人雕像是怎樣建造出來的呢?

對於這一係列的問題,沒有哪一位科學家作出一個嚴肅地、準確地結論。

羅德島太陽神像有什麼傳說?

在東部地中海地區,有一小島名叫羅德島。在這個彈丸之地,卻矗立著百餘座太陽神像。如果說誰對太陽神尊崇倍至,那當首選羅德島上的居民了。這裏的居民,把太陽神視為羅德島的保護神。

公元前三百多年,一場戰爭使羅德島飽受蹂(róu)躪(lìn)。島上居民在埃及的幫助下,擊敗了來自馬其頓的進犯。為了慶祝這一勝利,島上的雕塑家用長達十二年的時間,以青銅建造了一尊巨大的太陽神像。

半個世紀以後,這尊曾被後人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銅像,在一場地震中轟然倒塌。

殘肢斷臂的太陽神像,倒臥於地達千年之久。公元七世紀中葉,阿拉伯人占領了羅德島。經營有術的阿拉伯人,將銅像賣給了敘利亞商人。

太陽神像已被商人溶化成銅,可人們出於對銅像的慕名,始終對銅像喋喋不休。遺憾的是,由於當時對銅像未留下任何文字記載,以至關於銅像的傳說也就古怪離奇了。

有人描述羅德島太陽神像是這樣的:威武、健壯的男子,全身裸體,左手持矛,右手拿劍,頭頂晶亮光環,腳踏驚濤碧浪。

而到了十六世紀,太陽神像已變成雙腿叉開,跨於海堤兩端,任船隻從胯下穿行。右手的劍(jiàn)也變成了熊熊燃燒的火炬。

但是有人提出,這種說法與現實相距甚遠。三十幾米高的人像,胯下能來往船隻,那結構會成什麼樣子?

有關羅德島太陽神像原貌的傳說有多種多樣,但無一例外都是憑主觀推測,真正的原始麵目已無法弄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