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巍峨高聳;渭水,無語東流。
在秦山渭水之間,一個古老的民族正艱難的由西向東一路前行,慢慢的擴大著自己的國土和領地,但是每走一步卻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他們就是命運多舛的秦人。
公元前677年初春,冬天的氣息還未褪盡,秦嶺山邊、渭水河岸,依然還殘留著積雪的痕跡。
一陣寒風吹來,河岸邊站著的幾個人不由得打了一個激靈。
“國君,散人出兵關口,殺死了我們駐守在那裏的數百名將士,關口不保,這該如何是好?”
“什麼?”被稱為國君的人轉過身來,直直的望著身邊的將軍,隨後眼神黯淡下去,繼位幾個月來,這樣不幸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傳來,他已經適應了,不再那樣激動了。
他就是秦國新繼位的國君贏嘉,後世稱為秦德公(秦德公為其死後的諡號,在世時稱其為‘秦君贏嘉’)。
贏嘉麵色黑紅、個頭高大、顴骨突出,身著黑色藤甲,腰間掛著佩劍,不大的眼睛正猶豫的望著湍湍流過的渭水。
這一年他隻有33歲,可是兩鬢已經呈現出點點斑白。
在他的身邊是兩個兒子,十七歲的長子贏恬(秦宣公),十五歲的次子贏載(秦成公)。
兩個孩子都和他們的父親一樣,個頭高大,麵色黑紅,唯一不同的是,長子贏恬更穩重成熟一些,目光沉靜而穩定;而次子贏載就顯得活泛多了,眼睛雖然不大,但卻透漏出一絲狡邪。
此時三人嚴肅的表情下麵略微帶著一絲愁苦。
前麵的路在那裏?
秦君贏嘉心中是沒底的,孩子們也是愁苦的。
秦人先祖非子因為養馬的水平不凡,所飼養的馬匹個個膘肥體壯,深得周孝王賞識。於是周天子一高興就把秦地(今天甘肅天水)和關中最西段的千河與渭水的濕地交給秦人養馬,於是秦人部落有了第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當然身份還是周王室的養馬人,一養就是幾百年。
後來周王室衰落,在野蠻民族戎、狄的蠻橫進攻下無力抵抗,於是在西垂養馬的秦人才被重視起來,周宣王時,秦人的首領秦仲被提拔為“大夫”,並允許組織軍隊,抵抗戎狄。
從養馬人一下子躍升為朝廷命官,身份發生了質的變化,秦仲的感恩之情可想而知。在征討戎狄的過程中格外賣力,無奈力量單薄,最後把自己的命也喪在戰鬥中。
仇恨越積越多、越積越深。於是乎,秦人舍了命的與西北邊的戎狄進行戰鬥,先後有三位國君在與西戎戰鬥中喪生,特別是秦君贏嘉的父親秦憲公,去世時隻有21歲。
雖然幾百年來,秦人在與戎狄作戰的過程中,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勝利,但在戎狄的實力越來越強,周王室日漸衰微的大背景下,連年的戰鬥卻鍛煉了秦人,使他們形成了堅忍不拔的性格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
也使得秦人本來不多的軍隊,戰鬥力卻卻異常的彪悍威猛。
終於事情有了轉機,秦人跨越式發展的機會來了!
公元前771年,犬戎大舉進攻鎬京,由於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惹得諸侯怨恨,沒有諸侯願意出兵幫忙,於是戎狄攻克鎬京,襲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隨後犬戎又把鎬京洗劫一空,揚長而去。
國仇家恨雖在,但是新繼位的周平王卻無能為力!眼看著好端端的都城被戎狄包圍、摧殘,一片殘垣敗壁,自己卻無力改變;經過幾天幾夜的哭泣、傷心之後,最後心一橫,在與大臣們長時間商議之後決定遷都洛陽。
可是遷都是多大的事情啊!
平常人家搬家都難得不得了,更何況是遷都這樣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