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工夫,嫦娥覺得身子變得越來越輕,居然飛了起來,一直升到了天上。她本來打算返回天庭做神仙,但是想到自己背棄了丈夫,心裏十分慚愧,又擔心被其他神仙嘲笑,於是臨時改變了主意,飛到了月宮裏。
月宮空無一人,出奇的冷清。在漫漫長夜中,嫦娥獨自一人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
後羿回來後,發現妻子不見了,悲痛欲絕。他仰望夜空,一聲聲呼喚著妻子的名字。突然,他驚奇地發現,當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明亮,而且上麵還有一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食物和水果,希望她看到後能回來。隻可惜後羿終究沒能如願,嫦娥再也沒有回來了。
百姓們知道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在《易經》中,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叫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有長久的含義,而秋季又是收獲的黃金季節,因此寓意深遠。
相傳東漢時期,汝南縣出了一個瘟神。隻要它一出現,就有人染病,天天都有人喪命。這一帶的老百姓,受盡了瘟神的折磨。
當地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恒景。在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中,父母被奪走了性命,自己也差點兒命喪黃泉。病愈後,他決定去找神仙拜師學藝,殺死瘟神。他四處訪師尋道,走遍了各地的名山,終於打聽到東方有一座古老的山,叫終南山,山上有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法力無邊。
恒景翻山越嶺,曆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終南山。費長房被他的精神感動,決定收下恒景,並且教給他降妖之術,還贈給他一把降妖寶劍。恒景廢寢忘食地苦練,終於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一天,費長房把恒景叫到跟前說:“明天就是九月初九,瘟神又要出來作惡。你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說完,又送給恒景一包可以辟邪的茱萸葉和一壺菊花酒,並且傳授了用法,然後讓恒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九月初九早晨,恒景按照費長房的叮囑,讓鄉親們躲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杯菊花酒,做好了降妖除魔的準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神從汝河裏跳出來,向附近的村子飛去。剛飛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葉的奇香和菊花酒的氣味,臉色大變,再也飛不動了。這時,恒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去,大戰幾個回合就把瘟神殺死了。
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就這樣年複一年地流傳了下來。
臘八節
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是古人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除了舉行祭祖敬神的活動外,還要驅逐瘟疫。臘八節的時間也是有變化的:先秦時期,臘八節在冬至後的第三天;南北朝時開始固定在農曆的臘月初八。
這一天,人們都要喝臘八粥。中國人喝臘八粥的習俗,最早開始於宋代,到現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加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物品,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煮臘八粥,祭祀祖先,然後一家人聚在一起食用。
據說臘八粥起源於古印度。古時候,在印度北部地區,有一個迦毗羅衛國。國中的淨飯王有一個兒子叫喬達摩·悉達多,即後來的佛祖釋迦牟尼。悉達多在年輕時,就感到人生在世,難免要經曆生老病死等各種苦惱,覺得這樣的生活徒勞無益,而且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
29歲那年,悉達多舍棄了王族的奢華生活,出家苦修,餓得骨瘦如柴,最終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發現了他。善良的牧羊女在雜糧裏摻入野果,用羊奶煮成粥,將悉達多救醒。大約在公元前525年的一天,即中國農曆臘月初八,悉達多在佛陀伽耶的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因此臘八節也被稱為“佛成道節”。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就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
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都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各地的寺院都要誦經,並效法傳說故事中佛祖成道前牧羊女獻乳糜,用香穀和果實等食物,煮成粥供佛,名為“臘八粥”,並將之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後來便在民間流傳下來,並逐漸成為一種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