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公走到黃帝身旁,低聲說道:“據傳這山中有一仙猿,能騰雲駕霧,來去無蹤。剛才見到的恐怕就是它。”

軒轅黃帝點點頭,又領眾人走下山來。忽然一陣陣醉人的醇香撲鼻而來。眾人四處尋找,隻見一個石槽中有半槽淡紅色的水,香味正是從那裏飄來的。容成子搶上一步,用手掬起飲了一口,不禁大叫起來:“仙酒!仙酒!”黃帝和眾人一嚐果然甘美,大家便狂飲起來。

軒轅黃帝吩咐就在這山中壘石造屋過夜。第二天,大家分頭去尋找最理想的煉丹地方。他們攀山越澗,腿腳被石頭碰破了,衣裳被荊棘扯爛了,走遍黟山所有的山峰,終於找到了一個好地方。黃帝便吩咐浮丘公搭煉丹台,容成子砌煉丹爐,眾臣仆們砍柴備薪。他自己迫不及待地去找煉丹的藥。

煉丹需用九十九枝靈芝草、九十九根九節參、九十九對羚羊角、九十九朵玉露花、九十九個豹子膽、九十九顆無花果、九十九枚赤葉鬆、九十九片冰薄荷、九十九顆朱砂丸,再加上九十九滴甘露水。要把這些東西配齊可真不容易。然而,軒轅黃帝下定決心:煉不出仙丹絕不下山。

黟山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插入雲中,有些地方連猴子也難以爬上去,可軒轅黃帝卻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帶來的糧食吃完了,隻好摘野果子充饑;帶來的臣仆們受不了苦,先後偷偷地溜走了。最後,隻剩下軒轅黃帝、浮丘公和容成子三人。九年後,他們千辛萬苦才找齊了各種藥,隻是缺少甘露水。這時,浮丘公又病倒了,軒轅黃帝便把容成子留下來照顧他,自己又走進深山繼續尋找。這天,他累得很,看見桃花溪裏有一塊光滑平整的大石頭,就爬上去休息。當他朦朦朧朧閉上眼時,忽然聽見山林裏傳來一陣清脆悅耳的仙樂。不久,他就看見兩隻仙鶴從林中走出來,邊走邊舞。仙鶴後麵,有一位白胡子、白眉毛的老翁,騎著一頭雪白的鹿,正向他緩緩走來。他吃了一驚,趕忙起來施禮,向他打聽何處有甘露。老仙翁笑而不答,隻是扔下一塊方巾。那方巾正飄落在軒轅黃帝的腳下,他定睛一看,方巾上有兩個字:丹井。黃帝欣喜若狂,一下子醒來,再看時,方巾不見了,原來是一個夢。他一骨碌爬起來,在腳下一塊石頭上鑿打,找那口丹井。岩石十分堅硬,鑿了一天才鑿了一小塊石屑。但黃帝沒有灰心,一直鑿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鑿出一口井:井水甘甜芬芳,果然是甘露水。

容成子和大病初愈的浮丘公聞訊趕來,三人立即動手把各種藥搗碎做成藥丸,然後升火開爐。

他們煉了整整三年,原來準備的像山一樣高的柴垛燒完了,煉丹台附近的樹砍盡了,浮丘公和容成子不得不到遠處去砍柴。軒轅黃帝在爐前燒火,當他把最後一根鬆柴填進爐膛後,砍柴的還是沒有回來。眼見爐膛內的火漸漸變小,黃帝急得坐立不安:煉丹的火萬一熄滅,那就前功盡棄了。他又一次抬頭望望山道,還是沒有人影。怎麼辦呢?黃帝突然把自己的一條腿伸進爐膛裏,這時爐火才旺起來。燒著燒著,煉丹爐內驟然一聲巨響,並射出萬道金光把遠山近壑照得通亮。浮丘公和容成子急忙趕來,黃帝正安詳地燒著他的腿呢。他倆把黃帝的腿拔出來,三人看看丹爐,高興得不知說什麼好:仙丹終於煉成了!

那些半途逃走的臣仆,聽到黟山一聲轟響,又看到萬道金光,知道仙丹已經煉成,便紛紛趕來。可當他們趕到的時候,黃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已經服了仙丹,脫胎換骨,飄然成仙了。臣仆們見那三人已慢慢飄離地麵,就苦苦哀求也把他們帶上天去。

軒轅黃帝看了他們一眼,沒有答理他們。三人腳踏祥雲,漸漸升高。有一個臣仆縱身一躍,抓住了黃帝的胡須,想跟他們一道上天,不料上升到半空那胡須忽然斷了,那臣仆摔下來立刻變成了一塊怪石。黃帝的胡子落在地上變成了龍須草。現在山崖石縫邊那一叢叢綠油油的龍須草,就是當年軒轅黃帝的胡子變的。

黃帝、浮丘公和容成子吃了仙丹變成神仙,從此長生不老,一直在為人類造福。因為黟山是黃帝煉丹的地方,後人就把黟山叫做“黃山”了。

現在黃山七十二峰中的軒轅峰、浮丘峰和容成峰,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命名的。桃花溪裏,他們用過的丹井至今還保存著呢!

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灣的“天池”,湖周35公裏,水域9平方公裏,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泊,也是全國少數著名的高山湖泊之一。其地環湖皆山,湖水澄碧,湖中有天然小島浮現,圓若明珠,形成“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的美麗景觀。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淩空水自閑”;陳書遊湖也說它是“但覺水環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300年來,日月潭就憑著這“萬山叢中,突現明潭”的奇景而成為寶島台灣眾多名勝之首,馳名於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