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或多或少地會碰到一些障礙,此時我們可以選擇的就隻有盡力地去跨越了。在工作上,也是一樣,我們不可能一帆風順,那麼跨越種種障礙仿佛就成為了一場精彩的跨欄比賽。怎麼才能成功地贏得先機,像獲得奧運會金牌的劉翔一般,去打破現有的記錄,繼而擁有真正幸福的笑容呢?答案就是像劉翔一樣,跨越阻擋在自己前麵的一個一個欄杆,最後衝向自己的目的地。
不錯,每個人的生命都像是一個賽程,我們每天都在跨越障礙,相信自己,專心去做,誰都有機會拿自己的冠軍。做最好的自己,為社會提供自己的創新思維。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所跨越的障礙必須有一個定義,下麵一個故事就正好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
元朝有位大學士叫許衡,小時候遇上戰亂,和幾個小夥伴一起奔走他鄉。一天,他們頂著烈日來到一處荒涼的山村,大家口幹舌燥,都急著尋水解渴。這時,有一位夥伴發現一間空屋後麵有一棵高大的梨樹,上麵結滿了一個個大黃梨。眾人一擁而上,邊摘邊吃,唯獨許衡視而不見,他對夥伴們說:“不是自己的東西,怎麼可以隨便去吃呢?”夥伴嘲笑他說:“這梨沒有主人,不吃白不吃。”許衡回答道:“梨無主,難道自己的心中也沒有主嗎?”
不錯,在這個故事裏,許衡的其他夥伴正是跨越了他們心中的那些“有主”的障礙,最後解決了自己的口渴問題。可實際上呢,“心中有自己的主”應該是一個我們必須遵守的原則,而並非一個障礙。因此,我們必須分清楚哪些是障礙,哪些不是,隻有正確地區分了它們,然後對障礙全力地跨越,我們才可以擁有創新的思維,才能不斷取得進步。
很多時候,在我們的心中或許會刻有一個看似不可跨越的“障礙高度”(也就是常說的心理障礙)。如果此時我們還把困難想象得很可怕,在思維中就告訴自己無法超越的話,那麼結果就是我們無法戰勝它。相反,如果我們把困難看得渺小一點,就完全有可能戰勝它了。一旦有了這種想法,我們就跨越了心中的“障礙高度”。其實隻要我們突破了阻礙人生高度的一厘米,那麼我們就會接著去突破更多的高度,那樣成功就會出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