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經驗?通俗地說就是由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憑我多年的經驗怎樣怎樣,我的經驗告訴我是這樣的”等等。善於總結經驗是好事,但是一味地套用經驗、依賴經驗就不對了。因為以前適用的方法現在卻不一定行得通,適用於自己的方法,卻不一定適用於別人,也就是說經驗不一定總是正確的。
雖說老馬能識途,但也要視情況而定。在飛速發展的今天,老馬也不見得能識途。因為昨天你剛剛走過的路,今天也許就沒有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所以憑借經驗要隨機應變,不能生搬硬套。
一頭驢子背鹽過河,在河邊滑了一跤,跌在水裏,背上的鹽融化了。驢子站起來,感到身上輕鬆了許多。驢子非常高興,獲得了經驗。後來有一回,它背了棉花,以為再跌倒,可以同上一次一樣。於是走到河邊的時候,便故意跌倒在水裏。可是棉花吸收了水,驢子非但不能站起來,而且一直往下沉,直到淹死。
驢子為何死於非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沒能正確地對待經驗,而是很機械地套用了以往的經驗。這說明成功的經驗固然有其成功之處,然而一味地固守也足以敗事。
有一個商人專門賣草帽。有一次因為太累了,就在一棵樹下睡著了。等他醒來時,手中僅有一頂草帽。他一看,原來是被一群猴子拿去玩了。他想盡一切辦法想讓猴子把草帽還給他,可猴子就是不理他,甚至還模仿他生氣的樣子。這時,商人靈機一動,既然猴子能模仿我生氣的樣子,說不定也能模仿其他的動作。於是,他把手中僅有的一頂草帽往地下一丟,沒想到猴子也學著他把草帽丟到地上,這樣商人輕而易舉地就拿回了草帽。之後,他又試了幾次都屢試屢中,於是就把這個經驗告訴了兒子。後來,他的兒子在賣草帽時果然遇到了同樣的事。他想起父親的教誨,也把草帽丟在地上,可沒有一隻猴子理他。他再試了一次,這次突然跑出一隻老猴子,撿起草帽戴在頭上,並開口對年輕人說:“小夥子,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連猴子都開口說話了,你還用那老一套!”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堅持經驗不變是行不通的。因為過去的經驗是過去的時間、地點、環境下的成功做法,隨著時間、地點及環境等因素的變化,那些經驗已經不適應目前的具體情況了。所以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適時創新、不斷探索新的經驗和做法。
從古到今,因抱著不合時宜的經驗不放而失敗者不乏其例。
在赤壁之戰中,曹操率領83萬大軍征討孫權和劉備,結果讓周瑜和諸葛亮打得大敗,最後帶著殘兵敗將狼狽而逃。部隊正在往下敗退的時候,有軍士問:“前麵有兩條路,請問丞相走哪條路?”曹操問:“哪條路近?”軍士說:“大路稍平,卻遠五十餘裏;小路是華容道,卻近五十餘裏。隻是地窄路險,坑坎難行。”曹操命令軍士上山觀望一下,軍士回報說:“小路山邊有數處煙起;大路卻沒有動靜。”曹操讓部隊走華容小路。諸位大將說:“烽煙起處必有軍隊埋伏,我們為什麼要走這條路啊?”曹操說:“豈不聞兵法說,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諸葛亮足智多謀,故意使人在小路的山僻處點起煙火,使我軍不敢從這條小路上走,他卻在大路埋伏著人馬等著我們。我早已算計好了,偏不中他的計。”諸將都佩服地說:“丞相神機妙算,誰都比不上。”部隊遂向華容道走去。此時,曹操的殘餘部隊人困馬乏,焦頭爛額,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