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熱門這兩個詞語如今已經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生活,從高考時選擇專業,到畢業後選擇工作,我們大多數人都渴望著找到一個熱門的專業、一份熱門的工作。可實際上呢,我們當時有沒有想到如今的熱門能否意味著永遠的熱門?而如今的冷門又能否永遠的冷門下去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如今這個變化如此迅速的社會裏,我們怎麼能期待可以找到永遠熱門的事情呢。那麼,我們想保持成功、想永遠熱門的關鍵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有能力去把如今冷門的東西變成熱門的,這樣我們就學到了創新的能力。有了創新的思維,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讓自己處於熱門的狀態。
古時候,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當地村民均以紅薯為食。由於風調雨順,紅薯經常大豐收,人們便不怎麼愛惜糧食,把吃剩的紅薯皮也隨意亂扔,隻有一個老漢,把紅薯皮留下,並把別人扔的紅薯皮也收集起來。人們都笑他寒酸,但這個老漢卻不以為然。他把紅薯皮堆在自家院內,天長日久,紅薯皮漸漸壘成一堵牆。若幹年後,該地連年大旱,糧食幾乎絕收,大批的村民餓死,甚至出現吃人的慘劇。唯有老漢一家靠那堵用紅薯皮堆起的牆活了下來。
在這個故事裏,老漢正是把“冷門”的紅薯皮留了下來,所以若幹年後,他們一家才可以生存下來。
用高瞻遠矚的眼光及智慧把冷門變成熱門。在生活中並沒有真正的冷門,也沒有永遠的熱門,我們要想有所得,就必須用自己的智慧去選擇那些即將成為熱門的冷門。能快一步的是謀動在先的頭腦,現代社會的生存原則就是“快魚吃慢魚”。先行一步,在大家尚未意識到時投入到一種冷門中,就能得到有益於自己的東西。用頭腦去創新,把冷門變成熱門,遠比跟在別人後麵要快得多。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源源不斷地去創新,去贏取自己想要的結果。
世界上沒有不值錢的東西,財富除了創造亦可尋覓,而把冷門變成熱門,也就是把別人不要的東西創造性地加以發揮,使之轉變為無窮無盡的財富。趕潮流跟在別人後麵往往不行,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把一個冷門的東西變成熱門。我們千萬不要盲目跟潮流,要預見社會的需要,來鍛煉和培養自己。
我們在麵臨專業選擇的時候,能夠預料到冷門可以變成熱門嗎?我們大多數人所看重的隻是如今它是否熱門,可這麼目光短淺,注定了我們的失敗;反之,能把冷門變成熱門的少數人,成功必然就在遠方向他招手。
林楓大學時讀的是彩色樹種植,很多人認為這個專業畢業後同農民也差不了多少。但林楓的選擇更出人意料,從北京畢業後回到浙江老家,他承包了一個苗圃,扡插、嫁接,大規模種植,專門進行日本紅楓、美國紅楓、黑橡膠樹等進口彩色樹的引種,效益驚人。彩色樹在園林綠化中起“畫龍點睛”作用,隨著上海等各大城市,打造色彩斑斕的城市綠化,不僅城市公園、大片綠地需要,住宅小區的綠化也缺不了它。甚至私家庭院對彩色樹也孜孜以求。彩色樹需求量扶搖直上,很賣得出價錢。林楓創業兩年,資產已經高達數百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