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個月的跋涉,元起終於返回了燕京。返回的速度如此之慢,是因為同行的十萬名辛蠻人實在快不起來,因此也就耽誤了大軍前行的速度。直到把這十萬辛蠻人帶到了明州,交給了田豫之後,進軍的速度才快了起來。至於這十萬辛蠻老弱在和他們各自的親人相認的事情,自然也就由田豫去處理了,相信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會讓這十萬辛蠻人和先前被俘虜的七萬辛蠻戰士,更加心甘情願的接受漢人的統治。
返回燕京之後,元起立刻召集麾下文武,擬定對十三萬徐州難民的處理方針。經過一番討論,其中的三萬人被留在燕京,充實燕京的人口資源,其餘的十萬人均分兩部,一部遷居到明州境內生活,一部遷居到通州境內生活。所有的遷徙費用和安家費等等,均由大都督府支出。
徐州難民的事情,在元起的敦促下,很快確定了大體的方針,接下來的落實,元起也一再叮囑政務府,盡快執行,早日給這些難免一個穩定的家園。對此,以諸葛亮為首的政務府眾人一口答應了下來。
在處理好難民的事情後,元起抽身來到後院,向自己的母親母親請安。這是元起每次出征回來必定要做的事情。在母親的房中,錦衣和上官宓陪伴著母親,而孫尚香因為還是在服孝期間,所以沒有出現在母親的身邊。
向母親問安過後,易月在欣喜之餘,也沒有其他的表情了。現在的元起已經是二十一歲的青年了,為國效力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而且在元起長達數年的軍旅生涯中,易月早已從最開始的依依不舍變得有些麻木了。她知道自己的兒子是要做大事的,隻要能在每次大戰之後,見到自己的兒子平安歸來,也就知足了,不再要求其他的事情了。更何況元起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神話越演越烈,每次都是有驚無險的平安歸來,也讓易月對元起更有信心、更為放心了。
拜見過母親之後,元起又去了一趟孫尚香的房間,看望日夜守候在孫堅靈位前的孫尚香。久久沒有露出笑容的孫尚香,在見到元起之後。緩緩露出了一個開心的微笑,然後和元起相擁在一起,用心的分享著元起大勝歸來的喜悅。時間在逐漸淡化了孫尚香的喪父之痛,兩個人擁抱在一起,誰都沒有說話,但彼此的心卻仿佛早已糾纏到了一起。彼此之間的交流,已經不需要通過語言了。
第二天,元起走出了大都督府,他想趁著眼前無事可做,到將作監去看看王冶子和馬鈞最近的成果,也不知道天女散花和帶拍杆的新型戰艦研發出來沒有。
當元起剛剛踏入將作監,就聽到了馬鈞憤怒的吼聲:“為什麼!這已經是第三次了。每次君侯出征的時候,你們就會減少對將作監的經費支出。現在請你給我一個理由!”
被馬鈞質問的對象。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文官,看其裝束,應該是負責發放將作監研究經費的官吏。隻看這個人的側臉,元起就已經把他認了出來。這個人是元起第一次發布聚賢令的時候,應征前來的寒門士子之一。雖然叫不上他的名字,但是元起依舊在心中得到了肯定。
此刻。麵對馬均的質問,這個人有些惶恐的說道:“馬大人,您別喊啊,有事咱們坐下來好好說可以麼?驚動了君侯。咱們可都吃不了兜著走啊。”
馬鈞無視此人的話,依舊大喊道:“身正不怕影子歪,那些虧空的經費哪裏去了?你要不說個清楚,咱們就到君侯那裏去鬧一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