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東停留了一個月之後,元起做出了班師回朝的決定。麒麟軍精銳在甘靜的統率下留守在荊州,其餘的三支精銳將跟隨著元起一起返回燕京。雖然除飛龍重騎之外的其餘三支精銳都完成了擴軍,單兵作戰能力也並不差,但是舊有的精銳和新增添的精銳之間,還不能做到完全的契合,彼此之間的默契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培養。因此,元起把這三支精銳全部帶回燕京的目的,也是為了能讓他們在徐榮、高順等練兵行家的手中,得到進一步的錘煉,使擴軍之後的精銳部隊能夠被完全捏合成一個整體。這一點,在日後討伐宇宮照烈的戰鬥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至於麒麟軍和新成立的水軍,元起絲毫不擔心他們的前景,甘靜和周瑜可都是水戰的頂級高手,如果連他們都不能把這兩支水軍打造成型的話,那天下間也就沒人可以做到這一點了。
臨行之前,元起還下達了兩道詔書,一道是對孫權的任命狀,正式任命孫權為第一任的揚州牧,坐鎮建業,把控整個江東。本來元起是有意繼續讓孫策來擔任這個角色的,但孫策卻執意要跟在元起身邊征戰沙場,元起權衡再三之下,認為由孫權來做新一任的揚州確實比孫策更合適,畢竟孫策的長處是要在戰場上才能完全體現出來的,治理內政並非他的長項,與其留在江東無所事事,倒不如讓他跟在自己身邊,反正日後還要和宇宮照烈開戰,身邊多這麼一員虎將,也是不小的助力。
第二道詔書,則是對兩個人員的調動。這兩個人,一個是曾經頂撞過元起的步騭,此人敢於直言進諫。同時也是內政的一把好手,元起有意將其帶回燕京加以培養,假以時日,元起相信步騭必定會成長為有一名棟梁之才,為這座參天大廈再次添磚加瓦。另一個人,則是年僅十四歲的陸遜。別看陸遜現在年紀小,還未能真正的顯山露水,可元起卻清楚地知道,這小子長大成人之後,可是一個出將入相的超級人才。屬於那種極為罕見的,能內政外政一把抓的人物,這樣的人,元起是一定不會錯過的。而且以陸遜的年紀而言,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元起也不想拔苗助長,讓他現在便進入權力的高層,把他帶回燕京,元起是想讓他進入燕京大學繼續深造幾年。相信在燕京大學中,陸遜一定會學到很多的東西,等到他真正成長起來了,再把他召回軍中也不遲。
在元起班師回朝的這一天。新任的揚州牧孫權帶著以張昭、呂蒙為首的文武官員近百人,來到江邊給元起送行。為了盡快回到燕京,元起自然而然的選擇了走水路,從江東出發。順著長江駛入大海,然後迂回到膠州灣,再從膠州灣登陸。取道遼東,最後折返回燕京。
當元起率領眾人登上戰船的時候,立在岸邊的孫權忽然跨前幾步,腳上的靴子甚至都已經踏進了冰冷的江水中,可是孫權卻恍若未知一般,向著元起和孫策的方向揮手大喊道:“師尊——保重啊!大哥——記得常回來看看——”
元起沒有說話,隻是灑然的向著孫權擺了擺手,他知道,分離是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事情,在分離之際,他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孫策,讓他和自己的兄弟做個短暫的告別。
孫策大踏步來到船舷邊上,向著孫權使勁的揮動著右臂,同時高聲呼喊著:“仲謀!好生治理江東,切勿辜負了師尊對你的厚望!記住,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你我兄弟,終究還會有相聚的一日的,保重了——”
當元起所部的戰船逐漸遠去,最終在海平麵上變成一點微不可察的小黑點時,孫權雙眼中的淚水奪眶而出,視線瞬間變得模糊了起來。從小到大,孫策對他照拂有加,兄弟二人從來沒有發生過激烈的爭執,在孫策的背影後,孫權會感到十分的心安,然而,現在孫策卻暫時離開了他,他再也不能時時刻刻都依靠著自己的兄長了,在這一刻,在孫權的心中,在感到巨大的失落的同時,也更加堅定了信念,隻有把江東治理好,才是他對元起、對孫策最大的回饋。
“師尊,大哥,你們放心,權一定不負所望,一定會把江東治理的蒸蒸日上的。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大哥,這句話權弟一定牢記在心,不敢或忘……”孫權向著元起和孫策遠去的方向,堅定地低聲自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