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八月十五夜,天水冀城,薑宅。
薑維站在窗前,呆呆得看著眼前的這座古拙粗獷、風格大氣的宅邸。
這是一座占地約莫八分,隻有一進的宅邸,院子占去一半地方,五七間房屋依次分布在院子西北東三麵,房屋脊背平直而短,用材上以木料為主,兼以磚石,圍牆則由黃土累就,瞧著都有了些年歲。
似這般漢風濃鬱的建築,他上一世隻在博物館、展覽館以及電視上看到過。呆立良久,方才回過神,想到這已是自己穿越後的第六天了。
距離上次率領五百郡兵擊破三千羌人亂兵一戰也已過去五日。
這看似毫無勝算一戰,已經令他名聲大躁。
凱旋之日,太守馬遵恍若沒事人一般,親自出城十裏迎接。郡中豪門請客飲宴不斷。這些官麵上的迎來送往,牽製了他許多精力,甚至有些筋疲力盡。
一直到今天,他才消停下來,終於能夠好好思考一番關於未來的出路。
自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以來,各路諸侯粉墨登場,競相逐霸,至今已有三十五載。時至今日,僅有曹、劉、孫三家笑到了最後。
曆史上,當今魏王殿下、一代梟雄、雄才偉略的曹操曹孟德將於數月後辭世,繼任者曹丕即將在明年——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逼迫漢帝禪讓,登基成為大魏皇帝,並改元延康。
對於曹魏政權,後世國學大家錢穆在其所著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一書中評價:“曹氏得國不正,其統治不得不依靠士族門閥。”在魏明帝曹叡駕崩後,做大的司馬氏專權,不久即篡奪曹氏江山,最終三分天下歸晉。
然而司馬氏得國亦算不上光明正大,無法以忠孝治天下,根基不穩。而後上層士族門閥腐朽糜爛,內鬥不止,武備鬆弛,最終釀出個五胡亂華的大浩劫來。
他知道,那是華夏曆史上最為黑暗沉痛的一頁。讀史時每當念到這一段,哪一次不曾扼腕歎息,引以為憾?
魏晉得國不正,人心難聚,縱有混一宇內之力,而無長治久安之德。而孫吳雖有奮進之心,畢竟無大義名分,也非棲鳳之良梧。
剩下的選擇,唯有蜀漢。
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不禁捫心自問,是否有此能力改變蜀漢淒慘的結局?
此時的關雲長已經發動了襄樊會戰。曆史上,再過幾個月,在其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後,旋即就是劉備夷陵兵敗、桃園夢斷,蜀漢菁華畢於一役,賢主良臣先後隕落,僅留下諸葛亮一人鞠躬盡瘁,卻也隻換了個死而後已的嗟歎。
後主時代,在諸葛亮、蔣琬、費禕先後離世後,這具身軀的原主人薑維終成為蜀漢大將軍,執掌三軍。正要秣馬厲兵,北進雍涼,卻遭宮中府中各路掣肘。他縱有萬丈雄心,也隻換來屢伐無功,避禍遝中的結局。
及至四十四年後,鄧艾偷渡陰平,襲取CD。薑維借鍾會謀反之心,試圖鬥轉星移,再造乾坤。卻因行事不密,功虧一簣。雖一計除了滅蜀的二士,蜀漢和他自己的命運至此也徹底斷送。
曆史上,薑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製,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一心隻想著實現武侯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遺誌,卻因兵敗身死,成王敗寇,隻在青史上留下了毀譽參半的名聲,當真說得上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
想到此處,薑維暗下決心:“反正自己上一世也是孑然一身,了無牽掛,既然這一世借了你的身體,那麼,就由我來實現你的誌向,奉漢室為正朔,輔助明主結束這個亂世,一統天下,收拾人心,徹底避免漢人成為兩腳羊的血淚結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