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禮儀之大(1 / 2)

薑維、馬鈞起身相送,一直送到驛館外,方才分開。

回到席中,馬鈞麵有憂色,道:“伯約,董…董大人片語不提麵君之事,莫非漢中王是不準備召見你了麼。”

薑維將馬鈞推到席案後安坐,笑道:“德衡,方才我見你正襟危坐,必是沒吃幾口。來來來,坐下再用一些,眼前珍饈玉碟,皆為川中名產,可不要辜負漢中王的一片心意啊。”

他頓了頓,又道:“你可曾注意到方才那位尹從事了麼?董大人介紹時,言其精通朝廷禮儀典故。你道他今日不發一言,隻是來做個陪襯嗎?麵見漢中王茲事體大,我乃一介邊野鄉民,若不識禮儀,落得個君前失儀,大家麵上須不好看。以我之見,教導麵君禮節的通儒,就是這位尹從事了。今日隻是來認個臉熟,正事還在明後日。

再者說,我看此地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既來之,則安之。你我就在此好生將養幾日罷。”

馬鈞聞言,心中稍定。他低頭望向案幾上的菜色,方才渾然不覺豐盛,眼下卻覺芳香四溢、胃口大開,便坐下大快朵頤起來。

果然不錯所料,翌日一早,董允、尹默二人再度攜手來驛館探視。董允稍坐片刻後即行告辭,留下尹默為薑維講解麵君禮儀。

兩人在堂中相對而坐,寒暄幾句之後,尹默當即開宗明義道:“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禮運》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是故禮必本於天,肴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禦,冠昏朝聘。聖人以禮示之,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我等自當尚禮也。薑義士這些日子當好好學習禮儀,倘若哪日大王召見,也免得君前失儀。”

這位尹默唇鼻間留了兩撇八字胡,態度上並不親近,但也不疏遠,神色也是不緊不慢,絮絮叨叨發表了一通關於禮之重要性的言論,頗有後世大學教授正式授課前,先來一堂理論課的樣子。

薑維麵露莊重之色,拱手道:“如此有勞尹先生教導了。”

漢朝時注重禮儀,劉備又自稱漢室後裔、華夏正溯,對禮儀一道更是注重,故而程序極繁。據尹默介紹,單就一個“立”,就有“經”、“共”、“肅”、“卑”四種站法。

薑維覲見劉備,屬於下位者參見上位之人,應該使用“卑立”。

尹默重點介紹了“卑立”。他道立時須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閑二寸,端麵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狀如垂佩。

這位學官,傳授起來,倒是盡心盡力。薑維壓下心思,專心學習。好在他上一世也看多了古裝正劇,對於宮廷禮儀,多少有些了解。

他悟性既高,又極其專注,故而進展極快。隻一個上午就把“坐”、“立”、“行”、“拜”等各式禮儀學了個周全。

尹默點點頭,起身親自從趨走、下拜,再到起身站立連貫起來作了一番示範,隻見他神態見落落大方、文質彬彬,確有一代通儒的氣派。做完後,請薑維依樣重複。

薑維依樣畫葫蘆,不僅動作學了個周全,竟連神態氣度也是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