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張苞的朋友圈(1 / 2)

賓客們尚未到來,兩人便在亭中閑聊。忽聽隔牆傳來一陣撫琴之聲。

張苞皺眉臉,道:“家妹又在彈琴了。這大好的日子,不彈些喜慶的曲子,整日介彈些哀哀怨怨的調調,當真是煞風景。”他話音未落,隔壁那琴聲忽做高亢,似在抗議。

薑維啞然失笑道:“伏羲作琴,為琴棋書畫之首,古時琴多用於郊廟祭祀、朝會、典禮,彈奏的都是雅樂,還真沒有什麼喜悅的曲子。”他口上邊說,心中卻在想:

“史載張飛有兩個女兒,曆史上先後嫁於後主劉禪,是為大小張後,也不知此時彈奏琴曲的是大女兒還是小女兒。”

張苞卻奇道:“你還懂琴曲?”實則在他心中,但凡能與他大戰三百回合之人,自然是醉心武藝的武夫了,莫非薑維也跟自家老爹一般,是個附庸風雅之人?

聞張苞發問,薑維稍稍聽了一會兒,隻得答道:

“此曲是《胡笳十八拍》,說得是文姬歸漢一事,傳聞是才女蔡文姬所做。漢末戰亂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達十二年之久,她身為匈奴左賢王妻,卻十分思念故鄉,此為一難;當曹操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不得不離開兩個孩子,還鄉的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此為二難;蔡文姬心情左右矛盾,這才有了《胡笳十八拍》。”

他說著說著,忽想到一件事情,忙又疑問道:“文姬歸漢是在曹操封魏王之後的事情,距今不過兩年,這個曲子在下也是在北方時聽人彈奏過,何以今日竟然在蜀中得聞?”

張苞哈哈大笑起來:“伯約有所不知,俺母親是夏侯家人,與北邊的親戚時常有書信來往。家妹自小喜歡琴棋書畫,北邊也時常寄些曲譜詩集過來,都是些逗弄小孩子的玩意兒。”

“原來如此。”薑維這才恍然大悟。

張飛的妻子夏侯氏,乃是是大名鼎鼎的夏侯淵之族妹,當年在汝南時便跟隨了張飛。眼下雖然魏蜀雙方在官方一層的交流十分嚴肅,但民間交流則不受限製。故而張飛的女兒通過母親的渠道獲得北方最新流行起來的曲譜詩集,自然也不是什麼難事。

兩人說話間,隔壁彈奏繼續。琴聲清澈嫻熟,高則蒼悠淒楚,低則深沉哀怨,淒切哀婉的聲音直直的透入人心。奏到極悲處,間或響起幾縷鏗鏘,似要掙脫這命運的不公。

薑維不禁“咦”了一聲,凝神道:“亂世人命如草芥,更何況蔡文姬一介女子,既無力反抗被擄掠到匈奴的境遇,也不能反抗與子女分離的命運,故而此曲當以悲淒為主調。但今日聞令妹所奏,曲到山窮水盡處則改之以高亢,顯是胸藏不平之意。請恕在下妄言,令妹這是有須眉之誌呀。”

他話音剛落,隔壁的琴聲戛然而止。

薑維一愣,情知自己魯莽唐突,隻得麵帶歉意道:“胡言亂語,倒是擾了令妹的雅興。”

張苞早就聽得不耐煩,此時見妹妹停止彈琴,站起身子,伸手一比,道:“伯約勿慮,她就是這麼個性子。俺看時辰也差不多了,他們應當都快到了。伯約且與俺一道迎客,俺與你介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