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獵大軍一路肅然,將劉備拱衛到漢中王府。
劉備當即賜下晚膳、獸肉、皮毛和大筆錢糧布帛,人人有份,在場將士均是興高采烈,隻感此行不虛。
劉備又對本場行獵收獲最多的魏榮多加褒獎,賜下一套精工鍛造的鎧甲。魏榮自感榮耀之至,隻恨不得當場換上,好好地耀武揚威一番。
用罷晚飯後,大軍散去。薑維正要隨羽林衛大隊北上返回駐地。忽有一騎迤邐而來,四處張望,不住問道:“敢問哪位是薑維薑左丞?軍師大人有請!”
薑維心道:“倒正要找他,來的正是時候!”遂辭了羽林衛諸人,隨那騎而去。
再次見到諸葛亮,是在大司馬府的公署。
時天已黑透,但大司馬府公署依舊燈火通明,各司值房官員小吏還在忙碌做事,不住有人進進出出,一派忙碌景象。
薑維跟著那名傳令兵,穿過兩進院落,來到諸葛亮的值房。卻見房內一身官服、正伏案疾書的諸葛亮身邊,還坐有一名年約三旬的文士。那文士麵貌清秀,仔細看雙目之上竟然長了一雙白眉。
“莫非此人便是關興所說的馬良馬季常?”
薑維不及細想,躬身拜道:“末將薑維,參見軍師。”
諸葛亮抬頭來看,露出一絲笑意:“伯約來了啊,無需多禮。”他伸手一指身邊,又道:“這位是荊州從事馬良馬季常。”
“果然是他!”
馬良是譽滿荊襄的名士,薑維不敢托大,忙抱拳施禮,心中對諸葛亮此次邀請自己前來的目的已經有了一絲明悟。
待落座後,諸葛亮收斂了笑容,直盯著薑維,沉聲道:“伯約那日所言,吾深以為憂慮。隻是尚有一事不甚明白,還請闡述一二。你從未到過荊州,如何對荊州戰事有此判斷?”
薑維思忖片刻後,答道:“末將以為,荊州之於東吳,就好比漢中之於我大漢,皆是咽喉要衝之地,一日不拿在手中,一日不得安息;且前將軍乃是傲骨嶙嶙的英雄,向來不賣吳候之賬,雙方難免有些齷齪;此外,末將亦聽聞,吳候之妹孫夫人已經東歸,隻恐那日判斷之事,即將發於肘腋。還請軍師、馬從事明察!”
馬良麵有憂色,道:“薑左丞說的不錯。其實早在君候水淹七軍、盡虜三萬魏卒時,良便時時規勸當以退兵為上。此次良奉君候命令回蜀中報捷傳信,想來定是每日聒噪不止,惹得君候不耐,便以此任打發。”
薑維心道:“馬良為荊州文官之首,輔助關羽總掌軍資調度,可謂不可或缺。區區傳信一事,根本就無須派他前來,有的是文書佐吏可供拆遷。關羽定是殺紅了眼,聽不進逆耳忠言了。總算他還派了關興一路護送,如此也算顧及了馬良的麵子。”
諸葛亮歎道:“實是漢中大戰方休,一個月前益州各地沒有半點存糧,不能支撐大軍出征。若非如此,吾必勸服主公派一員穩重將軍赴荊州助陣。不想倒教季常為難了,卻是吾之不是。”
馬良忙道不敢。
薑維頓時恍然大悟:“難怪主公隻派了一名使者前去調查,原來是漢中之戰把益州的家底打光了。今年雖是豐收,但等各地秋糧押解入庫,也不知要到什麼時候了。”
諸葛亮又轉向薑維,道:“今日下午,尚書令派人傳來急信,言主公委派伯約宣慰荊州。若我等此前擔憂屬實,不知伯約對此次赴荊州一行,有何看法?”
這是來問應對之策了!
薑維聞言,雙目登時便是一亮。這一個多月來,他一直就在思索此事,早就已經打好腹稿,當下振奮精神,朗朗道來:
“末將以為,若東吳無偷襲之意,那就算末將杞人憂天。以前將軍之能,對付曹操一方兵馬,雖難說必勝,自保必無慮也。如此一來,末將老老實實宣慰一番也便罷了。
倘若東吳有意背盟,也當分兩種情形:若尚未發難,末將當領三百羽林衛常駐江陵城中。彼欲行偷襲之舉,兵必不在多。末將手握三百精銳,又是以逸待勞,必可支撐到前將軍回援。
不過,末將以為,凡事未謀勝,先謀敗。馬從事離開荊州應該已有半月,等末將趕到,至少也要半個月之後。以最差之情形推測,倘若在此一個月內,東吳偷襲得手,則前將軍必處於進退失據之地……“
他抬頭看了看,見兩人均是凝神傾聽,當下咬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