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向寵的出現是意外之喜,那麼王平的現身則無疑是潑天之喜了。
眼前這位可是蜀漢後期的大將,是諸葛亮時期蜀漢王牌部隊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領,是在諸葛亮死後鎮守漢中、並成功擊退曹爽十萬大軍的將才啊!
他因為出身少數民族,沒有高人一等的理論,也不能運籌帷幄,不能在戰場外顯示自己的才能,所以,乍一看似乎不怎麼起眼。但是到了戰場,他的經驗就發揮出優勢了,他又是一個善於總結和學習的人,所以成長速度極快,實際指揮才能也能讓人放心。
薑維本來想簡單粗暴得對待這員牙將,聽話則用,不聽話則殺。但既是王平,他便起了招攬之意。
他一邊伸手請了王平和向寵入座,一邊心中疾轉:“我與王平均為魏國降將,若要說服於他,還得從這一層關係著手才是......“
此間向朗為主人,他方才擅自招王平入座,其實是非常失禮之舉。
但向朗已經輸誠,又見他善待自家侄子,故而對他喧賓奪主的行為到不怎麼見怪,隻一笑而過。
薑維眼觀六路,見到向朗神情,旋即眉頭一動,計上心頭。
他忽起身舉杯給向朗敬了一杯酒,嗬嗬笑道:“說起來,在與王將軍倒是一路人。在下本在魏國天水郡任中郎,知軍事,幾個月前棄暗投明,蒙漢中王不棄,封我做了奉義將軍,掌羽林左丞。”
他說這話時雖然對著向朗,實則是說給王平聽得。
王平果然心中生疑:“既然都是降將,何以這位薑將軍年紀輕輕,就能掌君主親軍,身受重任?自己久經戰陣,反而被被發派到這麼一個鳥不拉屎的窮地方來?”
向朗為人機警,早已看出端倪。他聽薑維這麼說,明白他定有所指。略一沉吟,便一指向寵,湊趣地問道:“哦?老夫家這位小子也有心從軍報國,但不得門徑,伯約可有何教誨?”
向寵不知其中內情,於是忙起身請教。
薑維朝著向朗會心一笑,對向寵道:“《管子》有曰:夫君臣者,天子出令於天下,諸侯受令於天子,大夫受令於君,子受令於父母,下聽其上,弟聽其兄,此至順矣。我等為將者,隻消做到上能體察君情,下能傳達指令,自身秉公道,上行下效,則後觀可期也。”
向寵以為薑維在指點他為將之道,忙躬身答謝。薑維笑著推辭不受,眼光卻飄向王平。
果見王平正色端坐,露出沉思的表情。他是少數民族出身,自小在軍旅中長大,故而不曾念過書,認識的字加起來也不過十個。
但他十分聰慧,旁人讀史、漢一係列的書籍傳記,他都能理解其中要領和主旨。故而薑維念得是《管子》原文,他也能知其大義。
沉思片刻,王平抬頭忽問道:“敢問將軍,倘若諸侯之令與大夫之令有別,那麼為下者又該當如何?”
“來了!”薑維見他入巷,精神大振,麵上卻裝作平靜的樣子,答道:
“難得王將軍有此一問。本將以為,管子隻說了其一,未說其二。關於王將軍之問,孟子早已有雲,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王平答道:“末將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尊崇道德,喜愛仁義,便可安詳自得了。所以士人窮困時也不應失去仁義;顯達時更不能背離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