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薑維領著三千餘將士收斂氣息,再次藏身於決石口,靜候吳軍落網。
哪知直等到日沉西斜,猶未等到半個吳兵蹤影。
關興已經忍耐不住,道:“伯約,我看東吳鼠輩見友軍逐一失去消息,定是被嚇破膽子,不敢再追。不如我等回去彙合家父,趕緊西返吧?”
薑維也兀自納悶不已,就在這時,丘下正見兩騎身著皮甲的騎兵呼嘯而過。
他忙捂住關興嘴巴,低聲道:“噤聲,再等等!”
漢軍苦苦等待的諸葛瑾此時正急得坐立不安。
他奉吳主孫權之命參與了此次荊州討伐戰。在順利襲取江陵城後,呂蒙兵分兩路,一路由陸遜統領,溯江西上,直取夷陵、宜都、秭歸諸城;一路由諸葛瑾節製,在麥城一帶圍剿關羽殘軍,並負責統領、協調潘璋、朱然、孫皎、孫桓、蔣欽諸部。
諸葛瑾是東吳的中司馬,位高權重,又是孫權的心腹加密友,自然有權力和地位節製諸部。
在孫權看來,諸葛瑾為人胸懷寬廣,溫厚誠實,他十分信任;不過,在此行圍剿關羽的諸將心中,他卻是德才有餘而威嚴不足——老好人一個罷了。
故而諸將一俟得知關羽突圍,便自行其事,也沒怎麼與這位名義上的監軍通氣。也就孫皎與他關係十分要好,追擊之前還專門寫了封信派人傳遞。
作為此地實際統帥的諸葛瑾,諸葛瑾對擒拿關羽的功勞倒是不怎麼看重,但友軍逐一失去聯係,也不知死活如何,這是他最為關切之事。
吳侯以此重任交托,他又怎能不盡心盡力?
情急之下,他隻能下令與自己靠得最近的孫桓部前來彙合,兩部約莫一萬餘人並做一部後,方朝著孫皎信件所指的方向追躡而去。
大軍行到早間關羽軍與潘璋、朱然聯軍混戰的戰場時,見地上躺滿了吳軍的屍首,諸葛瑾便感覺不妙。
他素有智名,終究不是那些容易熱血上腦的粗鄙漢子。旋即下令停下查驗。
一經檢查,他便發現很多疑點,譬如有很多吳軍是死於戰馬踩踏——可見蜀軍中有騎兵,而且數量還不少;再譬如,有很多吳軍是背麵而死,想是受到了背麵的衝擊。
他根據上述蛛絲馬跡判斷,關羽定然是得了援軍!
以關羽的赫赫威名,得了援軍自然如虎添翼。自家各部各自為戰,終是一路一路得送入虎口,斷無幸理了。
正猶豫是否還要追擊,忽聽同行的孫桓大叫:“此地還有活口!”
諸葛瑾忙跟上探視。
原是一名吳軍士卒的肩膀受了戰馬踩踏,劇痛之下暈死過去,昏寐半晌,此刻方幽幽醒轉。
諸葛瑾親自給那名士卒喂了水,見他精神稍振,方問道:“這位兄弟,關羽來了多少援軍?”
那士卒疼得齜牙咧嘴,但主將有問,隻得追憶道:“光…光騎兵就有好幾百,怎麼也得有好幾千人啊!”
孫桓畢竟年輕氣盛,聞言後旋即抱拳請戰:“司馬,我軍有一萬人,且有半數為末將從建業帶來的虎衛步卒,戰力強勁。而羽兵不滿萬,又連番大戰,定然不敵,還請下令火速追擊!”
孫桓是東吳的宗室,時任武衛都尉。因他博學強記,允文允武,孫權常稱之為“宗室顏淵”。此次孫權命他領著數千自己直屬的虎衛步卒參加荊州攻略,一來為了保護諸葛瑾,二來也存了讓他立些戰功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