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城,原屬於關羽的前將軍暨荊州都督府,如今早已被東吳征用為臨時大都督行轅。
東吳的新任大都督是陸遜,但此間做主的依舊是呂蒙。
今日,呂蒙緊急召集征討荊州的各路名臣勇將齊聚一堂,為得是討論是否追擊關羽,以及應付魏軍的異動一事。
根據朱然、丁奉、諸葛瑾等一線將領陸續帶回的消息,關羽得了上庸方向的援兵後大發神威,逐一擊破潘璋、朱然、孫皎、諸葛瑾、孫桓五部,生生從布置周詳的天羅地網中殺出了一條生路。
圍剿關羽的這一路攻勢被破解後,這幾人沿途收攏潰兵,陸續回轉到大本營江陵城。
與此同時,敗退的幾位將軍也帶回了羽軍的虛實情報——隻五千兵馬而已。
呂蒙熟諳地理,早就做足了功課,第一重圍剿不成,還有第二條鎖鏈。他知道關羽從麥城、臨沮一帶往西撤退,勢必會經過宜都、夷陵一線。
這兩處地方早就由陸遜派遣李異、謝旌二員部將攻取。眼下李異、謝旌溯流而上攻打秭歸,陸遜率部親自鎮守宜都、夷陵一帶。
當地山林密布,隻有一條崎嶇的小路可供通行。
在呂蒙的計劃中,隻消陸遜能在宜都、夷陵一帶截住關羽,拖上一天半日,他親領兩萬大軍從江陵城溯江而上,前後夾擊之下,關羽軍必破無疑。
昨日,陸遜的信報剛剛傳到江陵,呂蒙便知道戰機已至。今日一早他點齊兵馬,正要出城追殺關羽,忽卻被魏軍送來的一封信,以及前方探馬送來的情報叫住。
信中僅寫了幾行字,大抵是說:魏王此前準許孫權稱臣,討伐關羽,但關羽能在如此包圍網中殺出去,足見東吳無法勝任此事。魏王對東吳軍隊不抱希望,將親提大軍南下捉拿關羽雲雲。
睿智如呂蒙者,如何瞧不出來這封信隱含的意思?在他看來,這封信至少包含兩重意思:
其一,曹操暗示東吳討伐關羽一事,是得了他的準許,說起來,魏國才是此番大戰的當事人,故而魏國若要出兵南郡,可謂名正言順,東吳毫無拒絕的理由;
其二,曹操以東吳捉不住關羽一事,明著是嘲諷東吳軍隊不堪一擊,暗中則是威脅東吳莫要行螳臂當車之事。
與此同時,江陵城收到探馬來報,說是沔水以南、江陵城西北二百五十裏、出現大股魏軍。
早在討伐關羽之初,呂蒙就對魏王曹操的野心和殺伐果斷心存警惕。與此同時,他也深知魏國水軍在關羽北伐時盡數被毀,於是派蔣欽紮住沔水,置大小戰船兩百餘艘,在監視魏軍動向的同時,也算給予威懾。
這番布置極為妥當,這兩個月內,魏軍固守襄陽、樊城一線,絲毫都沒有南下的意思。
哪知前幾日蔣欽水營疑似被關羽偷襲擊破,戰艦盡毀,東吳在水戰上的優勢頓時蕩然無存。
他聞訊後馬上發文緊急召集折衝將軍甘寧甘興霸領本部水軍開赴沔水重新設防。
哪知曹操殺伐果斷,不出兩日迅速發兵南下。而這封緊急征召的書信隻怕才剛剛遞到甘寧手上。
事出緊急,且事態嚴重,呂蒙當下隻能率軍匆匆回轉,召集諸將,升帳議事。
正堂之上,他高坐主位。自他以降,東吳名臣勇將左右分列,濟濟一堂。那日敗於關羽、薑維之手,卻又逃出升天的諸葛瑾、朱然、孫桓、丁奉等人亦赫然在列。
呂蒙雖然不再擔任大都督一職,但他在軍中日久,威望深重,又獻計取了荊州南郡,眼下風頭正盛,依舊是此間決斷之人。眼見諸將陸續就位,率先開口:
“都說說吧,眼下這般局勢,我軍該作何反應?”
率先出列的是一名麵龐十分英俊的小將,他略一抱拳,即道:“羽,當世之虎將,此時不除,任他西返,無疑放虎歸山也,他日必為大患,末將以為,將軍還是發兵剿滅為上。”
呂蒙認出此人,正是已故大都督周瑜之次子周胤,蔭任興業都尉,又娶了宗室之女為妻,眼下領親兵一千,任公安守將。
堂中諸將原本都是他父親周瑜的老部下,故而對周胤也懷有三分敬意,對他之言也多有同意,包括孫桓、丁奉在內的不少武將皆點頭稱是。
當年周瑜在赤壁憑借一把大火名震天下時,呂蒙還有個外號叫做“吳下阿蒙”。周瑜在世時對他也多有提攜,故而他對周胤也十分客氣,聞言即微微頷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