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援軍來也(1 / 2)

接下來的幾日,除了參與軍議之外,薑維一心一意都撲在傷病營的籌備上。

曾午第二日便領著其老父加入傷病營做事,他們收到的第一個命令,便是教導幾名機靈的士兵學會皮毛合之術。

因為是祖傳的手藝,曾午原本有些不樂意,但薑維多許諾了錢財,曾午半推半就,也就允了。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也是古今通用。

向寵的一百名手下在打掃、清洗之餘,也會在石斌的指導下,每日練習包紮、急救之術,手藝日漸純熟。

隨著人手不斷增加,環境和飲食水平的改進,不斷有傷員從這間屋子走出去,傷病營的屋舍漸漸變得空闊起來。

江尚在術後一度發起高燒,薑維知道發燒是人體自身應對外界威脅的自我保護的反應之一。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能否扛過去全靠病人自身體格。

身強力壯如關羽者,施術後馬上可以痊愈;也有體格差些的,術後馬上感染發燒,隨即一命嗚呼。

在這個年代做手術,本就有極大的風險。

此外,還要考慮槍尖是否有毒。所謂的毒大抵就是破傷風,如果造成創口的刀槍上有鏽跡,或者沾過泥土,那以這個時代的醫療條件,傷員基本便算救不回來了。

好在江尚身為羽林郎,身子骨還算健壯,又兼石斌日夜看護,萬幸總算熬了過來。

三日後,他的高燒漸漸退卻,能夠進一些流食;五日後,居然能開口喊疼了。能喊疼就說明他已經脫離危險了,再將養幾日便能徹底痊愈了。

這令薑維、關銀屏、石斌、向寵、曾午幾人備受鼓舞,對護理事業的熱情高漲了許多。

薑維和關銀屏便在這例手術的基礎上,再次發動頭腦風暴,將施術細節和前後所需的注意事項一一記錄在案。

薑維相信,這是蜀漢醫療事業上的一大步,未來必將有無數人會從中受益。

與此同時,他也密切關注著局勢的變化,此前派出去的幾波遊騎,已經陸陸續續帶來周邊最新的動態。

在長江以北,東吳原本幾乎占據了南郡全境,但此時已經有數個城池換上了魏國的旗幟。

探馬回報,不斷有吳軍押送成批的百姓往江陵方向遷徙,想來這些城池還是以東吳主動收縮放棄的居多。

魏吳之間並未爆發大規模的衝突,似乎都是試探各自的底線,最後雙方大抵以南郡中部的當陽縣為界限,各自劃分勢力範圍。

長江以南,吳國開始侵攻零陵、武陵二郡。據說荊州治中從事潘濬投降東吳,親自領著吳軍南下,兩郡城池可謂兵不血刃,望風而降。

也有消息傳來,說兩郡中尚有忠義之士據城力守,誓死不降。

但蜀漢的勢力已經收縮到秭歸一線,在援軍到來之前,隻怕再也無力支援這些忠義守將了。

因為有了魏軍的牽製,東吳再也不曾進攻秭歸城,但關羽、關平兩人依舊一心撲在秭歸城的防禦工事建設上。

無論如何,秭歸已經成為蜀漢在荊州的最後一個出口,也是荊州進攻益州的第一個堡壘,絕對不容再有閃失。

薑維空閑的時候,會幫著去城中巡查,經常會見到關羽一人獨立於城頭之上,舉目眺望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