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孫權已經領大軍移駕猇亭軍營。
他對劉備會同意己方提出的決戰請求,可謂信心滿滿。
他太了解劉備、關羽之為人了,兩人皆是剛烈之士,盛怒之下,一定會不假思索,立即同意。
隻是左等右等,直等了整整一個白天,蜀軍方向始終不曾傳來任何回信。這讓他感到萬分詫異。
當日傍晚,營門一支響箭射至,守衛終於送來劉備的回信。
當孫權滿懷希望拆開信封、仔細閱讀後,忽有些傻眼。
劉備竟然對決戰一事隻字不提,字裏行間還隱約透露出退兵的意思!
這讓他頓時感到,像是一拳重擊打到棉花上一樣,這般有勁無處使的感覺,直令人難受莫名。
陸遜見既然無法勸消吳侯決戰之心,便一心一意當起參謀角色,他指出,此乃劉備以退為進之策。
孫權將信將疑,派出斥候到蜀軍陣地打探。
隨著斥候四散而出,竟然打探到蜀軍兵力開始收縮,皆固守營寨不出,還將新造了七八成的攻城器械丟棄得到處都是。
此時,孫權終於相信,劉備是真的準備退兵了。
隨他新來的諸將聞知後,盡皆叫囂蜀軍孬種,不堪一擊。
更有甚者,居然自告奮勇,請命攻打蜀軍營寨。
於是乎,吳蜀攻守形勢互易。幾日內,天天有吳軍士卒跑到漢軍營前叫陣。
漢軍將士得了法正吩咐,將陸遜此前的做派盡數學了去:隔牆和你對罵,若是想誘我出戰,那是門都沒有。
期間,劉備又派人送來信件,信中言辭激烈,斥責孫權背棄盟約,擅啟戰端。
但越是如此,孫權越覺得劉備外強中幹。
罵歸罵,有種出來打我啊!偏偏劉備謹守營寨,絲毫沒有迎戰的意思。
幾日間發生的一切,令孫權又是自豪,又是著急。
自豪得是,在自家大軍麵前,劉備居然認慫了!
在他印象中,劉備是一個屢敗屢戰,永不言棄的人傑,當年赤壁之戰,麵對曹操十數萬大軍,盡管實力懸殊,但依舊一副奮戰到底的姿態,從未見他服過誰的軟。
但這次,他確實服軟了!
孫權由此再無懷疑,蜀軍兵微將寡,確實不是自己對手。
如果說此前的他還能謹慎對待決戰一事的話,那麼此時的他已經深信吳軍戰力遠勝於蜀軍。
另一方麵,這也使得他十分著急。蜀地易守難攻,一旦讓劉備走脫入蜀,以後再想抓他,就是千難萬難了!
隨著時間流逝,孫權焦慮求戰之心,一日更勝一日,整個人似乎完全沉浸在自負與暴躁之中。
主將的情緒很快傳遞到軍中,使得東吳將士日益驕縱,軍中上下充斥著一種論調:
隻要能夠決戰,蜀軍必敗!
營中並非沒有清醒之士,譬如陸遜,但他已經沒有法子勸諫了。
吳侯此刻再也聽不進逆耳忠言,甚至有時候,連他的求見都會置之不理。
漢軍大營。
這幾日,關羽日夜不歇,走訪聯絡各部軍營,麵授機宜;並且根據決戰地點的地形,推演排兵布陣,製定兵法戰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