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夷陵猇亭之戰(一)(1 / 2)

晨霧彌漫,兩軍就隔著數百步,在相互警惕皆備中,逐漸擺開整形。

大戰當即,漢、吳兩軍將士人人緊張,個個沉默,便連平日裏最聒噪的士卒此刻都閉嘴不言。

峽穀內隻剩下雙方將官指揮列陣的吆喝聲,隆隆腳步聲,以及隨之而來的戰甲摩擦之聲。

堪堪花了小半個時辰,雙方各自列陣完畢,皆打起了十二分之精神來,相互嚴陣以待。

其時,紅日堪堪破曉,陽光終於透穿雲層,將這塊平原上濃重的晨霧蒸騰掉七七八八;又過片刻,一陣北風刮起,將剩下的煙霧全數驅散幹淨。

隻隔了三百來步的兩軍陣勢,由是毫無保留,清晰呈現在雙方麵前。

早在此前軍議,薑維便知己方本次將使用鶴翼陣型。

鶴翼陣,是一種攻守兼備的陣形,若使用得當,可使兩翼機動靈活、張合自如,即可用於抄襲敵軍兩側,又可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人。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此陣對主將指揮技術要求極高。

但己方由名震華夏的關羽親任主將,對於各部間的緊密協調,薑維自是放了一百個心。

漢軍陣地大體上分本陣、左翼、右翼三大部分,共由八個方陣構成。

隻見位於陣型中後方的本陣早已立起一座八尺高的指揮高台,劉備、關羽、張飛、法正正高坐其上。

觀高台四周,重兵護衛環繞:張南領五千虎步中軍拱衛在前;陳到領三千白毦兵護衛其左;關平領三千虎賁衛拱衛其右;高台之後為五百虎騎,作為機動。

漢軍本陣往前百餘步,左右兩側各有兩大方陣,猶如雄鷹的兩扇巨大翅膀遙遙展開。

左翼由兩個方陣構成,第一列為傅肜統領的五千虎步左軍;其後隔著數十步,便是薑維、關興二人率領的千餘羽林騎兵。

與之對應的右翼也是由兩個方陣組成,第一列為陳式統領的五千虎步右軍;其後為張苞所領的一千虎騎。

張苞本為虎賁衛的主將,職責是拱衛中軍本陣,但他心高氣傲,不願讓兩位義弟專美與前,一味請為前鋒。

劉備壯嘉其誌,便命他領了一千虎騎;虎賁衛則交由關平統領。

虎騎為張飛直統的漢軍王牌部隊,由當年燕將十八騎發展壯大而來,將領皆是張飛早年的老人親衛。

張苞出仕之前,長年在虎騎營中行走,與各位曲將、屯將都是相熟,經過兩日熟悉,指揮起來也自毫不生疏。

往來觀,漢軍三部主力大抵呈“品”字遙立。

王平領三千上庸兵立於“品”字之間;杜路、劉寧各領千餘弓手遊走於兩翼。

除此之外,指揮高台後一百步,立有一道帷幕。其後,新被任命的救護營主將向寵,正領著三百新招募的救護兵忙碌地布置臨時救治點,準備隨時救治受傷的將士。

刨去守衛秭歸、水軍大營和江北大營的兵將,此處大軍約莫合計兩萬九千人,已是漢軍能夠集結的極限。

薑維高坐於馬背,舉目往東眺望,但見東方三百餘步外,吳軍陣營旌旗遮天蔽日,長矛如林,盾牌如山。

東吳本陣亦設八尺高台,高台被近萬步騎團團圍住,每往前五十步,便設立有兩個方陣,按梯次配置,合計四個大方陣,前端微凸,最前端有四個小方陣。

這幾日薑維的戰陣之道突飛猛進,已經看出吳軍采用的是魚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