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羽化登仙(1 / 3)

東方剛剛破曉,魏軍營地。

徐晃正要前來叫醒魏王曹操,尋遍帳篷四周,卻見曹操早已裝束齊整,負手立於一處山崖前,正做沉思狀。

徐晃上前行禮:“魏王,如何起得這般早?”

曹操轉過身子來,問道:“公明可曾聞昨日關羽軍有哀嚎之聲嗎?”

徐晃回道:“臣昨夜難以入眠,也已聞見。哎,隻恐關羽生了死誌。”

曹操道:“不錯。”

徐晃遲疑道:“以數百殘兵硬擋我軍主力一日一夜,關羽此舉已是奇跡。說來可惜,昨夜他本有機會全身而退的……”

“全身而退?”曹操忽輕輕笑了起來:

“你讓他退到小小的秭歸城中,守到劉備援軍到來,再跟著劉備灰溜溜地返回蜀中?然後默默忍受蜀中那群他素來看不上眼的名士、文臣們的白眼和奚落?關雲長一生高傲,你覺得他肯嗎?”

徐晃歎道:“臣與雲長相交十數載,交契深厚,非比他人,實在不忍心如此豪傑授首。”

曹操搖了搖頭,道:“此番你卻是不懂雲長了。”

“魏王此言何意?”

“雲長本起於微末,桃園結義,戰呂布、斬顏良、誅文醜,封金掛印,過關斬將,絕我北道,水淹七軍,從一介販夫走卒,終至威震華夏的天下名將,一路行來,豈是僥幸?說他是傳奇也不為過。”

徐晃頷首道:“不錯,關雲長的一生可謂傳奇。”

曹操又歎了口氣,道:“隻是晚年卻讓鼠輩算計了一把,丟了荊州……他若想保全名聲,還差最後極關鍵的一環收官。”

“還請魏王明言。”

曹操看了看徐晃,凝神道:“身為武人,還有什麼死法能比馬革裹屍更加榮耀?”

“若幹年後,青史上記載,關羽關雲長為保護大軍歸路,甘領數百殘軍,與敵激戰至最後一兵一卒,兀自死戰不退……公明你且想一想,後人若見到這般描述,該是懷著何等崇拜、敬仰的心情!”

“關羽一生崖岸高峻,他寧願高傲地死去,也不願苟且地活著。昨夜不退,孤便知他必有此意了。”

徐晃聽得悠然神往,良久,方歎道:“若臣也有那麼一天,也希望戰死於沙場,而非死於病榻之上。”

曹操麵對徐晃,擺了擺手,道:“既是雲長之誌,那麼,我等身為故交,便替他遂了此願吧。”

頓了頓,又歎道:“也唯有死於我曹孟德之手,才不辜負他一輩子的驕傲!”

徐晃應了一聲,當即領命而去。

兩人都知道,這一戰,關羽隻有殘兵百員,縱然是天下無雙的猛將,也斷無幸理了。

隻留下曹操一人,迎風而立,瞻風觀月,思緒飛揚。

他忽想到少年時在洛陽的歲月。

呼朋引伴,飛雞走狗的歲月,心懷征西將軍之夢的少年時代。

那時候,相較起四世三公、簪纓世家出身的袁紹,他的出身也並不高;在同袁紹一同成長的歲月裏,他心中始終都存著一股濃重的自卑感。

跟著袁紹遊樂放蕩也好,忠於王事也罷,這種感覺始終折磨著他,也瘋狂激勵這他要上進拚搏。

後來,他的才華逐漸顯露,得了許劭“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評價——這讓他不再覺得自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紈絝子弟。

相反,在同袁紹後來相處的日子裏,他對這些出生高貴,卻滿腹機心的同伴,慢慢產生了一種鄙視。?他出身宦官家庭,整日介卻同士族世家的兒子廝混在一起;他一心報國,身邊這群人卻包藏禍心。?他的心中一直裝著這種自卑,自大的複雜心態。

在洛陽的歲月,他呼朋引伴,看似熱鬧非凡,但唯有他自己才清楚,他始終是孤獨的。

終於有一天,他遇到了劉備和關羽。

那一天,他仿佛看到了知己,看到了同類人。

這才有了“青梅煮酒”,這才有了“約法三章”。

曹操頗知自己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而關羽容貌雄偉,氣宇軒昂。

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誌也。

這本是他長大成人後,最大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