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若天命在孤(1 / 2)

主意既定,步騭擬好公文,孫權旋即派部下校尉梁寓,連夜出使曹營。隨梁寓一起的,還有孫權的稱臣勸進的文書。

文書上表達了孫權希望曹操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代漢天子,登基為帝。   江陵城下,魏營。

曹操看罷梁寓送來的孫權親筆書信,視於帳下諸人,笑道:“孫權小兒此舉,是要將孤置於火爐上烤啊!”

孫權的文書在帳下諸臣手中傳遞,人人神色各異。

曹操冷眼旁觀,將帳下眾臣的反應一一看在眼裏。

文書從曹仁開始傳閱,陸續傳到徐晃、滿寵、蔣濟、桓階諸臣僚手上。

等傳到司馬懿手上時,忽見司馬懿跪拜在地,恭敬道:

“漢運垂微,天下十分而魏王有其九。今孫權稱臣,正是天人之意,還請魏王克成大統,早登大寶!”言罷,以額觸地,深拜不起。

司馬懿很清楚,眼前的魏王已經油盡燈枯了,在這青黃交接的關鍵時刻,他絕對不能有一絲的大意和馬虎,必須小心謹慎地送好魏王這最後一段路程。

直到這時,帳中諸人終於明白歸來,這可是勸進之表,開國從龍之功啊!

由是一幹人等爭先恐後紛紛跪拜在地,恭請魏王登基。

曹操也不說話,隻眯著眼繼續看著帳下臣僚,仿佛在看一群猴子耍把戲一般。

恭請登基的聲音從帳中傳到帳外,帳外皆是跟隨曹操南征北戰的將士,聞言皆朝主帳方向跪拜,一時“魏王萬歲”之呼喚如山呼海嘯般響起,響遏白雲。

曹操這才心滿意足地像個孩童一般大笑起來:

“若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

若天命在孤,孤為周文王?這個回答是什麼意思?

周文王姬昌以演化周易出名,不過他在世時並非叫周文王,而是叫西伯侯。

其子武王伐紂成功後,建立周朝,將已過世的乃父姬昌追封為文王,姬昌可以說是周朝之開國太祖。

但周文王之賢名,不在於生了一個叫做姬發的兒子,而是因為,他得天下三分之二,猶能以臣事商,此為千古傳頌的臣德。

所以在帳中諸臣聽來,魏王的這個回答其實很是模棱兩可。

他到底要當什麼?漢朝的忠臣,還是新朝的太祖?

就在帳中諸人都陷入沉思之際,司馬懿腦中早已一片通明:

“魏王自己不想登基,但實則心中早已默許太子曹丕在他身後開辟新朝了……”

念及此處,心中暗自噓了一口氣:

“魏王總算沒有老糊塗,若他當真在暮年拚死過上一把皇帝癮,那麼自己可就沒有擁立開國皇帝的元勳之功了……”

頓了頓,他又想起首先勸進的孫權,不由暗生警惕:

“如此一來,魏王為了確保太子能夠順利登基,退兵卻是勢在必行了。孫權此人的權謀當真非同小可,這般綿裏藏針的計策,怎被他想出來的?”

這時,吳使梁寓又躬身奏道:“我主為表誠實,特將貴軍於禁將軍、故廬江太守朱光,以及部分將領遣返;至於寓居我境的數萬大軍,亦將不日遣送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