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關羽麾下的前部督趙累提了第二個問題:“十萬百姓攜老扶幼,又兼蜀道艱難,隻恐其速緩慢。”
這便是“行”之難處了。
益州號稱有“浮水轉漕之便”,可以充分利用長江及其支流,用於人口、貨物的周轉。
但在這個行船僅靠搖槳風帆的時代,船隻順流而下易,逆流而上難;而且此時主要刮得是西北風,自還不到借助風力的季節。
十萬百姓必須要雙腳,徒步走至蜀中;又因蜀道艱難,這一千八百裏確實是艱險重重。
馬良稍加思索,旋即道:
“良舉薦趙累趙將軍。趙將軍對於督造經驗極為熟稔,可令他領一部人馬先行,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沿途設立供百姓居住的營帳,如此可保百姓大隊暢通無阻。”
法正轉向趙累,問道:“餘撥付五百人於趙將軍,另賦予你臨時動用沿途郡縣勞役之權,命你提前修整沿途道路,修築營帳,供百姓通行、落腳,將軍可願否?”
趙累想了想,這本就是他的原來的本職工作,而且修建百姓營帳又不比修建軍用營帳那麼繁複,於是起身抱拳道:“末將責無旁貸!”
法正當即簽發了一道命令,趙累接過信令出帳挑選軍士。
如此一來,衣食住行基本都得到解決,法正不由長長噓了一口氣。
這時,他忽又想到一事,便轉向薑維,撚須問道:
“如今已是二月,春冬之交,容易滋生疫病,人群聚集,更是容易傳播。伯約此前曾著傷病雜護論,不知對於防止疫疾一事,可有建言?”
薑維抱拳道:
“民間流傳著神醫華佗所傳的歌謠,說是‘三月青蒿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末將以為,當每日早晚以青蒿為藥,燒製藥湯,令百姓早晚各服一碗,定能強身避病。”
“此外,向寵及三百救護兵尚在城中,末將將命此部與百姓同行,沿途妥善照料。”
“若真有病重不能行者,末將建議將病人全家留在當地郡縣救治,並入當地民籍。”
法正聞言,頷首不止。
主要的困難既然解決了,各人又暢所欲言一陣,終是將此行的行程、路線、沿途給養、疫情防治等事宜皆商定下來。
正待解散分頭實行之際,馬良忽皺眉道:
“倒是忘了,畢竟有十萬百姓,若要讓他們盡知這許多政令,隻怕極為費時費力。”
他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
須知十萬大軍與十萬百姓出行的難度是不一樣的,百姓畢竟不像軍隊一樣組織分明,可以做到令行禁止。
若要單獨溝通傳達,期間要付出的時間和人力更是難以鬥量。
諸人一時半刻沒有良法,盡皆陷入沉思。
而就在這時,薑維再次出列道:“末將建議行保甲。”
法陣疑問道:“何謂保甲?”
薑維答道:
“朝廷治理一縣之民,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百家為‘裏’;但此番十萬百姓來自不同的郡、縣,沒有所屬的‘伍’、‘什’、‘裏’。不如以戶為單位,設戶長;十戶為甲,設甲長;十甲為保,設保長。如此,以五人為一戶,則一甲為五十人,一保則為五百人,十萬之眾,則有保長二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