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下一站,漢中(1 / 2)

薑維一行人來到北門時,早有三個身影在城牆下等候,行到近處,才發現是魏榮、趙統、龐宏三人。

三人見他到來,笑容滿臉,齊步上前相迎。

薑維亦翻身下馬,笑道:“三位來得夠早啊。”

這三人能夠聚集此處,卻是各有各的際遇和打算。

先說龐宏。

原是漢中王劉備對為故去元老將領的後代十分牽掛,時時將這些後人的前途掛在心上。

龐宏今年剛滿二十,按照慣例,差不多到了正式出仕的年紀。

劉備便於月前召他入府談話,順道征詢他本人的意見,看他到底想入文職還是武職。

龐宏之父龐統生前曾與諸葛亮一道任軍師中郎將,是為武職;龐宏想要繼承父誌,本意是想到軍中行走的,但他自忖才華、見識均遠不及乃父,對於能否勝任武職毫無信心,便去找薑維請教。

薑維建議他先到軍中經曆一番,再做打算不遲,同時順勢邀請他共赴武都。

龐宏深以為然,便欣然接受了這個建議,此番他是以薑維幕僚的身份參與平羌行動。

再說趙統。

趙統是趙雲長子,今年已經十七歲了。趙雲存了讓愛子鍛煉一番的心思,便托了薑維帶著隨行。

對於師傅的請托,薑維自然沒口子答應下來;更何況趙統是“河洛社”的成員之一,他於公於私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於魏榮,則是在稟報漢中王後,準備趁此機會前往漢中探望父親魏延的。

他是去年秋狩的優勝,劉備對他印象很好,大手一揮,當即同意。

於是魏榮也加入了此行的隊伍。

薑維、魏榮、龐宏、趙統四人皆是“河洛社”成員,平日時常廝混在一起,絲毫沒有拘束,此番聚齊了倒也熱鬧,一邊嬉笑打鬧,一邊等候諸葛亮的大隊人馬到來。

不多時,一陣馬蹄聲響起,眾人循聲望去,正見一波約莫十餘人組成的人馬隊伍緩緩靠近,當中一人年約二十,麵白無須,雍容文雅,赫然正是許久不見前羽林中郎將糜威。

薑維見狀,領著三個夥伴快步行至糜威跟前,露齒大笑道:“我的好將軍,你可終於願意出來見人了!”

魏榮隨之打趣道:“好你個糜威,坐了五個月月子,終於能下地走路了嗎!”

糜威先是一臉迷糊,在認出來人後,臉上旋即閃過一絲驚喜。他快速翻身下馬,抱拳逐一與諸人行禮。

見禮完畢,他忽伸拳錘向薑維肩膀,苦笑道:“好你個薑伯約,你自己在我府上吃了閉門羹,卻唆使主公直接下令!這下好了,我便是還想賴在家中,隻怕家父也要舉著掃把趕我走了!”

薑維笑道:“荊州大戰已有小半年,你每日在家中混吃等死,即使主公詔令不至,令尊也定會將你掃地出門的,至少眼不見為淨不是?”

這句自然是玩笑話,周遭諸人齊齊大笑起來;便是糜威自己也忍俊不禁,大笑起來。

終究是少年兒郎,些許隔閡便在一陣哄笑中消散於無形。

笑罷,糜威望著精神煥發、恍然換了一個人似的薑維,忍不住感歎一句。

“伯約,卻是好久不見了!”

薑維聞言,露齒一笑,展臂與他緊緊擁抱在一起。

自他進入蜀中後,糜威是他繼馬岱之後,結識的第二位好朋友,既有共事的經曆,又有私下的友誼,若要論及感情和默契的話,可能比魏榮他們還更親一些。

魏榮、龐宏、趙統亦大笑著上前分別與糜威擁抱。

眾人寒暄完畢後,糜威的首席親隨糜全,便領著十餘名同行的夥伴上前行禮。

糜威介紹道:“家父知道朝廷要去武都設立榷場,便將家中商號裏最好的幾名夥計調派過來,希望能助主公大業之萬一。“

薑維審視的眼光逐一掃過這群人,見這些人身上流露著精明強幹,想來能在接下來的行程中發揮極大作用,當下抱拳道:“薑維在此先感謝各位,接下來一行便拜托了。“

眾人紛紛還禮,忙道為朝廷、為東家盡力是榮幸雲雲。

這時,南方腳步聲大作,眾人循聲望去,正見一隊精銳衛士簇擁著一架由五匹駿馬拉動的馬車緩緩駛至。

《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錦官城中,夠資格乘坐駕五馬車的,自然隻有漢中王劉備一人而已。

毫無疑問,必是漢中王動用自己的馬車,親自為諸葛亮送行來了。

薑維放眼打量,隻見車駕之上,劉備執著諸葛亮之手,一路攀談;而在兩人身側,露出一顆圓圓的腦袋,卻是劉禪。

他正咧嘴大笑,不住向薑維所在方向揮手示意。

錦官城外,十裏長亭,古道垂柳,芳草萋萋。

亭內,劉備與諸葛亮二人正依依惜別;亭外一角,劉禪亦拉著薑維不忍分離,霍弋侍立於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