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人……雅頓破釜沉舟之決心,倒是遠超我的意料啊!”
薑維輕扣案幾,陷入沉思。
其實按照他對雅頓實力的了解,知道雅頓根本湊不出一萬羌兵,這必定是赤亭粗粗一覷之下隨口估計出來的數字。
但正所謂料敵從寬,未算勝,先算敗,此番索性就以一萬羌兵計。
而在略陽城中,已方的兵力主要由為馬岱的八百突騎營,越吉的八百山嶽騎構成,此外還有楊千萬的一百西涼騎,柳隱的一百救護兵,以及由柯十三統領的八十名雅拉索部勇士,合計約莫一千八百餘人,其絕大部分是羌兵。
薑維深知,欲以此間的一千八百將士,對抗雅頓近萬兵力,縱有城池作為依仗,形勢亦不容樂觀。
但退一步來說,因為馬超正行直搗下辯之策,略陽城隻要守住雅頓三五日攻勢,大局便能反敗為勝。
隻不過馬超暗度陳倉之計屬於絕密,整個略陽知道此計者不過薑維、馬岱、費禕三人而已。
因為羌人向來守不住秘密,未免得打草驚蛇,提前教雅頓得知被抄老家的秘密,三人便約定對此事閉口不談。
故而在城中諸將看來,如今的局麵就是一千八對一萬,強弱對比十分懸殊。
眼下當務之急,就是盡可能得打擊雅頓軍的銳氣,等到敵方士氣低落時再行死守。
薑維想到這兒,便轉向馬岱道:“馬兄,正要勞煩你率突騎營的將士連夜出城,埋伏在城北象山之中,靜候時機。”
此言一出,滿室諸將皆倒吸一口冷氣,更有人嘀咕道,本就兵少,如何還要分兵?
馬岱亦皺眉道:“某家若是走了,城裏便隻存千餘兵馬了。雅頓終究勢大,這…這能撐得下去嗎?”
薑維笑道:“守不如攻,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更何況,馬兄麾下都是騎兵,並不擅長守城,不如在外遊弋,也能使雅頓心存忌憚,不敢全力攻城。”
馬岱知他說得在理,又見他胸有成竹的模樣,便不再堅持己見。
他重重點了點頭,道了聲“保重”,隨後抱拳向諸人團團行了一禮。
行禮至半時,但見費禕麵上稍有異色,與平日和和氣氣的模樣大相徑庭。馬岱隻道他一介文官,被敵軍數量嚇住了,一時也沒往深處想,就此轉身離去。
等他走後,諸將七嘴八舌討論開了。
雅丹排眾而出,獻計道:
“城中已有九部羌首,跟隨他們前來的隨從約莫有三百餘人,這些人都是各部精銳勇士,將軍不妨征用一二。”
“這一部人自然要用,卻不是現在。”
薑維卻緩緩搖頭道:
“眼下他們終究不能算自己人,明日見了雅頓兵勢洶洶,懼怕之下,難保不會臨陣反水,倘若如此,禍害反而更烈。雅丹,先將這部分人馬看管起來,等某擊破雅頓攻勢進行反擊之時,才輪得到他們登場。”
頓了頓,又沉吟道:“不過可以請諸部首領明日到城頭觀戰,看某如何一挫雅頓銳氣!”
諸將見他不僅敢於分兵,還如此一副自信滿滿的模樣,心下盡皆大定;魏榮、越吉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薑維又細細詢問了關於城防工事、檑木滾石等物資籌備,負責城防的趙統仔細彙報了一番,表示早已準備完畢。
薑維聞罷,當即一拍案幾,喝道:“今夜加緊巡邏,明日三更埋灶做飯,諸將士飽餐一頓後隨我迎敵!散帳!”
諸將紛紛應和,抱拳行禮後回各自軍中準備。
略陽是個偏遠的縣城,規製不高,故而城牆高不過半丈。總算北倚象山,南鄰沮水,南北兩麵暫時無虞,能夠擺開陣仗進攻的唯有東西二門。
而進攻東門因為要繞過象山,屬於舍近求遠,故而薑維判斷雅頓將真正展開攻勢的唯有西門。
幾天前,他根據從關平處學來的知識,吩咐趙統在西門城牆外設置籬笆拒馬,再外麵則挖有三重戰壕,用以防備騎兵步卒,如今已經全部完成。
雅頓在破壞這些工事之前,根本沒辦法摸到城門一絲一毫,這也是略陽之戰最大之依仗。
散帳後,薑維領著薑武,趕赴略陽西門巡視。在確保工事萬無一失後,這才放下一顆心事,準備回屋好生歇息,以備明日大戰。
*
堪堪回到公署屋舍門前,但見火光下一員寬袍長袖的文官正在等候,湊得近了,發覺正是費禕。
薑維忙上前行禮道:“文偉兄,夜已深了,如何不在驛館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