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郡北接涼州天水、隴西二郡,自隴西向西北數百裏可至金城郡,金城郡西極再數百裏即是羌胡聚集的西海。西海便是後世的青海。
想當年大漢極強盛時,曾在西海以東的三河間地區展開屯田,並設置西平郡,治所在西都(今西寧),屬涼州刺史部,統轄西都、臨羌、安夷和後新置的長寧,用以管理、監督在附近聚聚的眾多的羌胡部落。
如今在這片廣闊無垠的土地上,依舊星羅棋布得分置著許多殘破的屯堡,每隔上百數十裏就能見到一座。
它們原是供大漢屯田將士紮住,用來戍戎、監視異民族的,每一個屯堡都有各自響亮的名號。
隻是後漢時期,西海的羌人叛亂難平;董卓之亂以後,涼州亦戰亂不斷,朝廷的實力開始式微,勢力收縮到金城、枝陽、允吾等幾個大城附近。漢人在西平郡的影響力全部瓦解。
西海的羌胡人喜逐水草而居,不喜歡被居所被固定住。
所以這些屯堡無人打理,也就日漸被荒廢了。經得數十年風吹雨淋,漸漸與周遭的草原、戈壁融為一體,隻留下一個個殘缺不全的輪廓。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晚霞當空。
一支十餘人,三十餘騎組成的騎隊緩慢行進,最終停靠在石城的門牆之下。
這支騎隊正是馬超、薑維、糜威、薑武並數名衛士和馬夫組成,他們各自一人雙騎。
身後又有二十餘匹健馬,馱著絲綢、鐵器、漆器等漢人獨有的禮物,用於結交盛產駿馬的河曲羌部和一種西海胡人部落。
石城殘堡位於金城郡與故羌舊地交接之處,距離武都下辯千二百裏;距離賜支河曲百五十裏,按照預計,明日日落前即可抵達。
日頭已是不早,馬超便下令就地休息。
此行已經走了十來日,早已不複當初的新鮮,等收拾妥當,升起篝火,粗粗用了些清水幹糧,糜威、薑武二人背抵牆垣,享受著方寸之間的融融暖意,慢慢陷入沉睡。
馬超與薑維出身西北,體格健壯,精力充沛,暫無睡意,索性圍坐在火堆旁,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
一路行來,馬超心情想是大好,毫無保留地將西羌地形、水文、部落、民情細細講述了一遍;薑維情知這些事極其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打起精神,一一記在心中。
間或聊些兵法、武藝。因馬超的騎術武藝甲於西涼,以迅捷著稱,薑維仔細聆聽之下,更是受益匪淺。
兩人的交情由是更深。
這一日,話題漸漸聊到歸程一事。
此行一旦馬到功成,薑維、糜威勢必回歸蜀中,屆時馬超之子馬承也將隨他們同去。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這一日遲早會到來。
這個話題甫一展開,薑維就注意到馬超劍眉微皺,英挺的麵龐閃過一絲焦慮。出於關心之下,便問道:
“將軍有什麼心事麼?”
馬超緩緩頷首,歎道:“承兒是我馬超僅存的骨血,注定是要繼承馬氏兵法武藝,以求光大門楣的。隻是他今年不過九歲,正是練武築基的緊要時刻……一旦去了蜀中,我隻擔心無人可以教導……”
馬承這孩子薑維倒是見過一麵,除了性子有些拘謹,身形根骨都是習武的上佳之選。
稍作沉思,便笑道:“等到了蜀中,令郎與維俱將在太子身邊服侍。若蒙將軍不棄,令郎習武之事,便由維來傳授監督便是。”
時薑維之槍術武藝已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馬超也是親眼見識過的,蜀中除了趙雲,隻怕再無一人可以與他比肩。此番既聞得他應承下教導愛子一事,馬超心中自掀起如天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