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蘇小小:西泠橋畔自飄零(3)(1 / 2)

另一段故事,在一個秋天悄然發生。這個故事讓我們覺得,原來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關照,可以那樣簡單而純粹。同樣是微小的生命,你需要溫暖,而我有一方小燈,便借你取火。

那個秋天,料想西子湖的水清幽搖曳,雲天下的蘇小小再一次乘著油壁車,轉過一個一個的彎,看一段一段的漣漪,她如水的眸子裏閃著秋天裏別樣的快樂,卻也藏著幾分悲愁。若此時阮鬱還在身邊,一起將這秋色看遍,那將是多麼幸福的事!可是一切都已經成為過去,那個人早已放棄了在她看來神聖的愛情,不管什麼原因,他還是放棄了!他畢竟是世俗中人,逃離不了那樊籠。而蘇小小卻敢於放棄榮華,放棄香車寶馬,在湖光山色之間,任意穿梭,不屑世間任何橫平豎直的規則。這是兩個不同的生命,他們的生命內涵本來就不在同一個層麵上,所以對於蘇小小而言,“曾經滄海難為水”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想象著從前與阮鬱在湖邊悠閑行走的場景,蘇小小不禁一陣心痛。畢竟,她將一腔的愛和最美的年華不顧一切地交付出去,卻隻換來對方的寡情負心,西湖之水可以見證,蘇小小的心在這個秋日,再次碎落,無聲無息。

就在西湖之畔,一邊賞秋水佳景,一邊落寞惆悵的蘇小小,遇到一位氣宇非凡、眉清目秀卻一身貧寒、神情沮喪的書生。不得不說,蘇小小再次被眼前這個人打動了,他一身的書卷氣,雖然貧寒,卻有著文人獨特的優雅氣質。兩人一照麵,均為對方的不凡氣質而驚歎。一個是秋水伊人,一個是俊雅公子,或許我們都希望他們之間能綻放出愛之花,可是那隻是個水色清幽、風輕雲淡的秋天,而蘇小小早已不信愛情。他雖然欣賞對方的文人氣質,卻也隻是欣賞,再不會陷入愛的泥沼,她,已經傷透了心。

那個人叫鮑仁,出身貧寒,在荒山古寺中讀書,想要上京應試,卻沒有盤纏。這樣身居貧寒卻能與文為伴的人,正是蘇小小欣賞的。王孫公子的風流才氣裏,總是缺少了一些誌氣。而鮑仁這樣的窮書生,卻是不屈於命運,敢於挑戰的生命。蘇小小挑戰的是世俗的規則,而他挑戰的是上天的安排,所以蘇小小對他除了欣賞,還有幾分別樣的同仇敵愾。

於是,蘇小小毅然決定資助鮑仁,她變賣了一些貴重首飾,給鮑仁打點了行裝,然後送他上路。恐怕他們之間連交流都沒有多少,蘇小小卻做出了那樣的決定,隻因她欣賞他。這個柔弱的女子,在世俗的眼裏那樣低微,而在生命意義上,卻又這樣光彩熠熠。她也非富貴之人,卻能以纖纖之手,助別人的鴻鵠之誌。與她相比,那些腰纏萬貫卻無憐憫之心的人,有什麼資格趾高氣揚呢?

這個世界,越是身份低微的人,反而越樂於付出,這實在令人扼腕!

最重要的是,蘇小小資助鮑仁,不求任何回報,在阮鬱之後,她既然決定不再傾情於任何人,那麼對於鮑仁的資助,就純粹是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而已。那時的蘇小小心甘情願地付出,滿心歡喜。我們怎能不對她更加側目呢?

那個秋天,很溫暖。西子湖的水波,映照著一縷魂,純粹而平靜,清幽而淡雅。

有一些生命,雖然微寒,卻獨自守著自己的尊嚴和信仰。蘇小小的信仰,便是自由和清冽。她可以對一個貧寒的書生青眼有加,卻對那些富貴之人不屑一顧。這就是她,微小也驕傲,寂寞也自在。

關於她,有一件事必須提起。這件事和一個名字有關:孟浪。當時的孟浪是上江觀察使,來杭州辦公事,要知道古代官場之人,大多對青樓中才色俱佳的女子感興趣。既然蘇小小在杭州大有名氣,他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其芳容和風采。可是礙於身份,他又不便親自前往西泠橋畔,這便是官場之人一貫的虛偽。

孟浪在西湖邊的酒樓備下酒席,派人去請蘇小小,他本以為蘇小小必會欣然前來,畢竟她隻是個歌妓。可是事情卻不如他想象的容易。蘇小小是何等清高之人,她所欽佩和喜歡的是那些腹有才華、風流俊雅的男子,對官場之人從來都沒有好感。於是她的孤冷清傲盡顯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