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番外(6)(1 / 3)

每當走入球場,碰到足球的時候,郭林海會突然發現,那球是圓的,實際上別人踢得球也是圓的,而他覺得他所踢的那個球,圓的有些不合理,讓他捉摸不透。他很光榮地證明了一個道理:會踢球的人是玩球,不會踢球的人是被球玩,很幸運,他屬於後者。

他的踢球史隻有他自己會覺得尚可。1998年世界杯,他鬼使神差地看了幾場球,看到了裁判賜給貝克漢姆一張漂亮的紅牌,看到了歐文騎著摩托車一般的突破,看到了神奇的齊達內頭球,看到了羅納爾多狂言的落空……然後他就抵擋不了足球的誘惑,淪為一名踢球者。要知道,在中國成為踢球的人,是需要勇氣的。郭林海義無反顧,盡管他必須從守門、一遍遍被足球蹂躪開始。

但是,這就是他的選擇,足球對他不友好,他卻對足球一往情深,他並不認為這是犯賤,相反,他理智地認為,從底層做起,是踢球必須經曆的過程。他的冷靜,讓人懷疑他是個傻子,或者瘋子。他曾經很討厭足球,隻是偶爾在走路的時候將麵前的石子踢出很遠,可是他真的喜歡上了足球,那時候,他的熱情甚至高過了那些久經沙場的戰將,人們不明白為什麼,郭林海自己恐怕也不明白。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愛需要理由嗎?”

後來,他勝利地離開了臨時守門員的光榮崗位,成為一名拚搶積極、踢人也積極的後衛。人們問他:“你到底是踢球還是踢人啊?”他無奈地說:“我是照著球去踢的,但是當我的腳到那裏的時候,那裏就剩下了別人的腳。”顯然,他是怪別人將腳放到了不該放的位置。

很多時候,他都是跟著別人練賽跑的,看到球卻摸不著,菜鳥的足球曆史,就是這麼悲慘。

剛來到大學那天,郭林海聽說張濤是踢球的,心裏十分高興,而張濤知道郭林海也踢球的時候,看著他瘦弱的身體,疑惑地問:“你也踢球?”這句話很明顯地表明了他的意思,郭林海說:“是啊,我很喜歡踢球。”然後,他不得不對自己的足球技藝進行一番深刻的檢討。看著張濤專業的裝備,戰將的風範,郭林海暗忖:看來我還隻是一個預備役踢球者。

新生每人要選擇一門體育選修課,郭林海毫不遲疑地報了足球課。

由於報足球課的人數眾多,而名額有限,大家不得不進行淘汰比賽。方法是:罰任意球。

郭林海倒吸一口涼氣:天哪,這個我可不擅長。他真的很不擅長,在球場上,他擅長的是跟著對方跑,不斷被對方耍弄。他似乎不記得曾經主動將足球踢出很遠,隻是偶爾用腳尖將球捅出界外。至於任意球,他的經驗值是零。

趕鴨子上架也是必須的,誰讓他報了足球課呢。

看別人踢得很容易,郭林海心想:他們能,憑什麼我不能?好歹我也是踢了一年球的人。

輪到郭林海的時候,他助跑看上去還輕靈,但是當他的腳觸到足球那一刻,他心想:壞了。真的壞了,他踢到了球,但是沒踢到合適的位置,球偏離球門幾十米遠!

場邊的人一聲驚呼:“哦!”郭林海聽得出這一聲裏麵包含的意思,悻悻地走下來,張濤說:“你這不行啊,是不是踢球沒多久啊?”郭林海倒不忌諱說自己的球齡,他說:“我是去年才開始踢球的,看來得多練習才行。”“沒事,一開始踢球都這樣,慢慢就好多了。”張濤不經意間將郭林海那一年的球齡抹殺了,郭林海心裏不爽,暗想:我是踢了一年的球員了,怎麼能說一開始呢?隻不過,他的水平無法證實他的球齡,或者,一年的球齡,也就是“一開始”的階段。

不管怎麼樣,郭林海對自己的表現是很不滿的,他天真地認為,他能發揮得更好。但是另一方麵,他又想:“媽的,這玩意兒還真沒那麼容易。”他隻能期待別人也有同樣“精彩”的表現。

真的有,還有幾個人,也能踢出那種不知所雲的足球。郭林海自我安慰:“原來不是隻有我這麼次嘛。”

那幾個人也同樣沮喪,他們大概與郭林海有同樣的心思,以為自己能超常發揮,無奈足球不給麵子。

沒辦法,剩下的這幾個人必須通過踢點球來決出最後的名額。

“點球距離近得多,應該沒問題。”郭林海對自己說,實際上心裏在打鼓。

優美而迅捷的助跑,人們期待著郭林海的成功。他們失望了,當郭林海將足球踢出去的時候,他們又發出一聲:“哦!”,還額外送出無數笑聲。

郭林海不明白,他踢出的球怎麼會那麼綿軟無力而且沒有方向。“同樣是腳,我這腳怎麼就這麼不聽使喚呢?”他仿佛聽到有人說:阻礙你踢球的有兩隻腳,一隻是左腳,一隻是右腳。

“郭林海,你是不是沒吃飯啊?”有人取笑地問,郭林海悶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