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東瀛,京都,京都帝國大學門口。
“東瀛是人民的東瀛,不是天皇的東瀛,更不是資本家和軍部的東瀛!”
“我們東瀛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人民,不應該向****低頭!”
“……”
此時的東瀛****初步成型,但還是有一些進步力量存在著,尚未像“二二六兵變”後那般成為絕對主體。
作為社會頂級精英的大學生中,並非全都是被“八紘一宇,皇道極樂”想法洗腦的少壯派,也有一些被視為“逆流”的“非國民”,街頭演講又是當今的潮流,看到這類學生演講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不過,他們能吸引到的人流是很少的,大多數東瀛人此時對軍隊在哪裏哪裏又勝利了,又得到了什麼什麼殖民地和利益這些更感興趣。
領頭的東瀛學生見效果不佳,忽地想到那個華夏留學生和自己交談時說到的東西,深深呼吸後,大聲道:“大家,國家不幸啊!你們可曾去過鄉間?農夫辛苦整年,依舊吃不飽肚子!你們可曾去過工廠?工人日夜苦幹,換來的是全家饑寒!你們可知軍人陣亡後的家庭是什麼樣?前方陣亡,後方妻子女兒被送入妓院!你們看到了國家強大,軍隊高歌勝利,卻可曾看到我們身邊早已是滿目瘡痍,肥碩起來的隻有皇室、官僚和資本家?”
隨著他激昂演講許多悲劇之後,周圍許多嘻嘻哈哈看熱鬧的人都沉默了,不少路過的路人也被吸引而來。
此時的東瀛雖然成為了新興列強,並且從華夏、高麗等地攫取了很多利益,但實際上,擴張紅利全被少數人占有,其國內環境極為惡劣,正如這名學生所說,除了皇室、官僚、資本家,其他人都在受苦。
帝國主義的一大特征就是對外殘暴,對內同樣殘暴,獲利的永遠隻有金字塔頂端那些人,隻不過東瀛統治者們狡猾地用內部矛盾外部轉移的招數,為國民畫了個大餅,讓很多國民形成“我們沒能跟著喝到湯,隻是因為搶得還不夠多”的概念,進而進一步狂熱支持侵略,後世所言“原子彈下無冤魂”,絕非戲語。
但是,艱難和困苦之下,東瀛其實還是有著革命的土壤的,隻不過缺少正確的引導,也缺少偉大的革命家,很多所謂的“異見分子”連最基本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都分不清,一群廢柴自然引領不了變革。
今天,這名學生的演講,卻隱約觸及著社會問題的本質,引發了許多人心中對現實的不甘和憤怒,也有了聽下去的渴望。
可惜的是,有人大叫一聲“黑龍會”後,在場的人們臉上都露出驚恐的神色,原本為自己的不幸生起的不滿情緒頓時煙消雲散,腳下更是自覺作出反應,四散而逃,演講的學生還在呼籲大家不要怕,勇敢地對抗黑龍會,更是沒有任何作用。
這個學生鬱悶地發現,那個華夏留學生又說對了,沒有組織性的民眾不過是烏合之眾,人數再多都隻是廢物點心,遇上黑龍會這種背後隱約有軍部等暴力機關背景的民間組織都不堪一擊,更別說麵對軍隊了。
然後他也打算和同學們逃跑,卻已經來不及,被一群穿著武道服,氣勢洶洶的人圍住。
“八嘎!”
來者非常殘暴,喝罵一聲就對學生們拳打腳踢起來,雨點般的打擊落到他們身上,一切的書生意氣都化為了烏有,反抗的膽氣煙消雲散。
那名演講的學生這才悲哀地發現,自己並不如之前想象得那麼勇敢,一如那個華夏留學生諷刺地那樣,帶有什麼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根本沒有為革命流血犧牲的覺悟。
“不要打了,不要打了,我錯了!”學生嗚咽著討饒。
這些黑龍會眾領頭之人見他認了慫,這才一把拎起他:“你滴,剛剛那些妖言之辭是哪裏來的?”
學生已經被打得嚇破膽,他決定出賣那個華夏留學生:“是姬傲,華夏留學生姬傲說得,我從他那裏聽來的!”
黑龍會眾人的臉上烏雲密布:“八嘎,你居然聽信一個支那人的胡說八道?蠢貨!”
說罷,憤恨的黑龍會諸人又一次對這名學生展開了狠辣地蹂躪。
學生在昏過去之前又想到了姬傲曾經對他說過的話,相信敵人的良知,就是在將自己洗白白後打包送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