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3 / 3)

王東把司機拉到了安全地帶的一個小商店裏,他從車裏取出方便麵給司機泡好,讓他吃完方便麵後睡一覺,他買好配件後馬上回來。安頓好司機後,他跑遍了縣裏的汽車配件商店。不是沒有人,就是沒有件。跑了兩個多小時,才買到了相同型號的配件。修好大貨車後,已經是早晨8點多鍾了。綿陽司機高興地說:“青川的交警真讓我感動!謝謝你!”王東說:“你的行動更讓我感動,說謝謝的不是你,應該是我。”王東握住司機的手說:“師傅,謝謝你!”

趙洪榮的故事

我在青川縣采訪期間,聽說交警大隊有一位“六親不認”的交警。經多方打聽,才知道他就是那天到沙洲渡口迎接我們的青川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教導員趙洪榮。

2008年5月12日14時35分,趙洪榮跟著大隊長楊蜀明衝進了山珍市場搶救埋在廢墟下的群眾。就在他用雙手扒開瓦礫、水泥板救一位老大娘時,一個熟悉的撕心裂肺的聲音在喊著“救命”。他抬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姑父羅順新。他在廢墟裏看到了救人的趙洪榮,以為自己有救了,便急忙呼救。一邊是自己的親人,一邊是素不相識的老大娘,趙洪榮愣了一下,很快就猛地搬起了壓在老大娘身上的水泥板,才10多分鍾,鋼筋就劃破了他的手。緊接著,他的雙手指甲縫裏全都流出了血。他不顧一切救出了67歲的滿頭鮮血的郭文秀老大娘,並把她背到了安全地帶。兩分鍾後,他衝向廢墟來救姑父。刨出姑父後,姑父已經停止了呼吸。大娘得救了,親戚遇難了,這是多麼殘忍的結果啊!他抹了一把淚水後,強忍著悲痛,又去救人、再救人……一小時內,他在廢墟裏又刨出了4名生還者……

16時40分,餘震仍然不斷。在縣電影院工作的王春燕跑來向交警求救:70歲老父親左腳癱瘓,現在被困在了電影院的三樓宿舍。縣公安局副局長何文龍向趙洪榮發出指令,馬上前去營救。趙洪榮跟著王春燕跑出了幾十米遠時,與淚流滿麵迎麵跑來的大姐撞了個滿懷。大姐邊跑邊說,哥哥被埋在了市場的廢墟裏,你哪裏都不能去,趕緊回去救哥哥。趙洪榮對王春燕說:等我兩分鍾,我馬上回來。我必須得去執行任務!姐姐一下子翻臉了:“執行任務?你天天都去執行任務,我沒有意見。但是,今天,你要是敢扔下哥哥不管,我就不認你這個弟弟!”

趙洪榮扔下姐姐,冒著生命危險,穿過三條窄巷,衝向樓梯斷裂的縣電影院三樓,衝進了王春燕的家中。見老人家正趴在地上,抹著眼淚呢。老人見有人來了,竟然像個孩子似的號啕大哭起來。趙洪榮安撫著老人,將其安全地背下了樓,然後用擔架把老人抬到了較為安全的明欣廣場。

17時10分,趙洪榮繼續在市場全力搶救群眾。弟弟哭喪著臉來了,對他說:“孔溪老家的房子垮了,父母不知去向,你看著辦吧!”

一麵是親人不知去向的消息,一麵是廢墟中的哭聲、喊聲、求救聲。父母親不見了,讓他心緒煩亂,可眼下群眾的呼救聲又讓他撕心裂肺。他毅然勸弟弟說:“你先回去找,那裏政府會幫助你的,我搶險完就回來……”就掉頭就走了……

在救援工作最初的日子裏,趙洪榮4天4夜沒有合眼。他忙於搶救群眾,在廢墟中背出了5名生還者,還救出了6名群眾;他忙於給前來參加救援的各種車輛警衛、開道,有時候一天要開道五六次……他要忙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一天到晚總是忙不完。可是,他忙得居然沒有給獨自在綿陽讀書的兒子打過一個電話;他忙得沒有和弟弟聯係過一次;他忙得沒有去看過一次鄉下的父母親……

羅林國的故事

5.12大地震發生的時候,青川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的副大隊長羅林國因為要上班,快要走到交警大隊了。開始時,他沒有在意,十幾秒鍾後,情況就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地劇烈地抖動起來了,他馬上就站不穩了,大腦也一片空白……大災難已經來臨了。青川縣城裏就像有人接二連三地投擲炸彈,這裏被炸的煙霧剛剛升起,那裏的一顆又炸了,前麵的煙霧還沒有落下,有一股濃煙升騰了起來……緊接著,整個青川城就變成了一片煙霧彌漫的大海……

此時此刻,他首先想到的是學校,因為孩子所在學校的教室早就是危房了,早就該修了,現在一定是坍塌了,他的孩子,還有那麼多的孩子,一定全壓在下麵了。想到這裏,他以最快的速度往學校那邊衝去,煙霧嗆得他吐出了紅紅的血,他管不了那些,在很短的時間內衝到了學校。令他感動的是,這裏的老師正在疏散學生,且大部分學生已經到了大操場裏。孩子上課的那間教室並沒有垮塌,教室裏空空如也。老師告訴他,全班的學生全出來了,而且無一人傷亡。他顧不得問兒子是否安全,就開始往單位跑,去把大家組織起來投人到抗震救災的戰鬥中去。跑到縣公安局門口時,有人說,山珍海味市場的樓全塌了……他一聽,腦袋就“轟”地炸了:那裏塌了可了不得,人山人海的,一定有不少人埋在下麵了。這時候,他又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那是縣公安局局長張家和的聲音:“大家快到山珍市場,去救人!”羅林國沒有顧上回頭,隻是一個勁地往前跑,心裏隻有一個念頭:我要第一個跑到市場,我要救出第一個人!還沒有到山珍海味市場,他就聽到了那邊傳來的一片哭聲、呼救聲。他加緊了幾步,終於第一個跑到了市場。他發現另一個口子上,大隊長楊蜀明他們早就忙活起來了。老百姓見警察來了,一下子圍了上來。一位三十幾歲的婦女立即向他求救:“快,快救救我的孩子!……”

“在哪裏?快帶我去!”他來到孩子被壓的地方時,跪下來了,因為這樣他才能看到一堆廢墟縫隙裏的孩子。那個縫隙隻有一個拳頭大小,一個11歲小男孩擺著手說:“叔叔,救一下我……”

他搬開了第一塊水泥板時,三個警察、兩個群眾加入到了救人的行列……無疑,他成了這支小分隊的指揮官。胳膊劃破了,他沒有感覺;手指戳爛了,他不知道疼。嗓子裏,仍然是剛才煙霧嗆出來的血汙,卡在那裏,很是難受。如果有水喝,那該有多好啊!可是,現在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水……

他發現,孩子是被樓梯的一塊水泥板死死地壓在下麵了。當務之急是抬走水泥板,可是,水泥板上還有幾級樓梯,如果有吊車就好了。可是,現在別說吊車、鏟車了,連簡單的鐵鍁、錘子都沒有。怎麼能把這麼大一塊水泥板拿走呢?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他的身上。

“抬!”他當機立斷說:“我們齊心協力抬走它!”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議,可大家還是用雙手抓住了水泥板。“一二,抬!”隨著他的口令,大家居然超常發揮,把這個“龐然大物”給抬了起來……無意中,在水泥板下又發現了兩個30多歲的婦女,他試試她們的鼻息,她們已經走了……

他們繼續工作,終於把這個11歲的孩子成功救了出來。“這兒,有個女娃,是活的,請你們救一下。”有人對他說。他擦了一把臉,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花臉了。他順著那人的指引看去,大聲喊:“有人嗎?”下麵傳來了一個微弱的女娃聲音:“有,有,有……”他跪倒在地就搬磚頭、取瓦片,空氣中漂浮著的煙霧、灰塵,嗆得他淚流滿麵,嗓子幹得像著了火似的,如果有水喝,那該有多好啊!

也就在這個時候,正在救人的大隊長楊蜀明接到了縣裏通知,由於應急分隊武警官兵就要趕到,廢墟四周車輛往來不斷,救援機械和救護車無法到達救護地點,傷員也無法轉移施救,需要馬上疏導交通。羅林國聽到楊蜀明一聲“交警大隊的全體,馬上集合”的聲音後,把施救小女孩的任務交給了某鄉武裝部一位幹部:“你負責,一定要把這個孩子救出來!”姚正學的回答有點像戰場上的軍人:“是!保證完成任務!”

羅林國臨危受命,對山珍市場周圍的道路進行交通疏導,一忙就是幾個小時,確保了救援車輛和救護車輛的順利通行。道路疏通後,他又一次撲到了那堆廢墟上。這時候,現場已經有了吊車和救人的機器設備了。他在廢墟上仔細傾聽,很快就聽到了動靜。大隊長楊蜀明馬上命令把大吊車開了過來,他們小心翼翼地把水泥板等“龐然大物”吊走了,接下來就是人工手搬了。羅林國胳膊上、手上,全讓刀子似的水泥片、鋼筋戳破了,鮮血淋淋的,也不知道疼,心裏隻是一個聲音,那就是“救人,救人”……

埋在廢墟下的是一個50多歲的小商販,掉下來的樓板斜擋在了貨櫃上。他正好躲在了樓板和貨架的縫隙裏,餓了有食品吃,除了受了一點兒驚嚇外,一點傷都沒有。羅林國為了他整整折騰了7個小時,才把他救了出來……

他就這樣,不分晝夜沒吃沒喝地堅持了三天三夜……15日,從四麵八方進來的救援車輛和送救災物資的車輛源源不斷地運往青川,一場“交通大動脈”保衛戰就此打響。然而,大震後進出青川的隻有一條劍青路,因為沿途的大量落石和塌方,數處道路成了單行道,通行異常艱難,城區又到處堵塞。實在沒有辦法,羅林國隻得徒步前往。作為大隊副大隊長的他,實際就是前線的指揮員。一天忙下來,衣褲、鞋襪都看不清是什麼顏色了。說出的話也不是他本來的聲音了,沙啞而又低沉。

在那段日子裏,40多歲的他就像是一個年輕的後生,跑前跑後,一幹就是一個月零兩天。至今,他都未回去看上一眼年近七旬的父母。說起此事,他深感內疚,但他卻從未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在農村老家,他幾個妹妹都外出打工去了,幾個侄兒、侄女無人照顧,他也沒有時間過問,就靠鄰居照顧。他聽說家裏沒東西搭帳篷,他便委托本村的鄰居給家裏帶了一點彩條布回去。

30多個日日夜夜,7000餘小時,他與戰友們共同疏導車輛數十萬台,負責開道清障任務11次,執行保衛任務9次,排堵200餘次,連續數晚冒著生命危險設置警戒標誌及警戒線。期間他曾患重感冒,中暑暈倒數次,卻從未退卻,自始至終都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盡管如此,他從未叫過苦,也從未叫過累。有時飯後就在簡易帳篷中躺一會兒,醒來抽一支煙,喝一口水又繼續到崗。在他和戰友們的共同努力下,保證了災後各類救援車輛在青川的暢通無阻,為青川的抗震救災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

杜建、楊舉的故事

杜建,男,23歲,青川公安局交警大隊沙洲中隊協警員。

2008年5月12日,沙洲中隊協警杜建被大隊抽出來準備到竹園去執勤,這時,大地震發生了。在青川交警大隊待命的杜建,暫時被編入了大隊抗震救災青年突擊隊裏。他在交警大隊隔壁山珍市場救人的過程中,表現突出,和協警齊凱一起火線入黨,成了大隊黨支部最年輕的一名共產黨員。

5月12日14時36分,杜建在救援山珍被掩埋人員過程中,發現一位露出頭和手的老大爺,被一斷裂的預製板緊緊壓住,動彈不得,情況十分危急。為了使老大爺不發生意外,杜建徒手刨挖,感覺水泥預製板要下來的時候,他用雙手死死地托住了預製板,然後呼喚同伴增援。經過努力,老人被成功地救出來了。但是,不知什麼時候,他的手背被水泥預製板上的鋼筋軋傷了,因為是靜脈血管,流血不止。教導員趙洪榮勸他及時處理一下,以防感染。他說:“沒事,沒事,我們趕緊救人吧。”他堅守在搶救現場,直到被大隊領導“強行”帶到醫院簡單處理了一下。

從醫院出來後,他繼續加入到了搶險救人的工作當中。他直接或參與救出了6個人,其中兩個青年、兩個孩子和兩個老太太。可是,他的手並沒有好轉,而且越來越嚴重了。開始,疼得厲害了,吃點強效止痛片還能撐一陣子,到後來,手背、胳膊全都腫起來了,他還是繼續救人、執勤,繼續工作。直到6月14日,他執勤時昏倒在崗位上,大隊才發現這個小夥子的傷勢已惡化。送到醫院一檢查,由於受傷時間過長,沒有徹底治療,手背上的肌肉已經壞死了。青川的醫院不能治療,要轉到大醫院去才能解決問題。隊上派人把他送上了車,讓他到成都的華西醫院去接受治療。他上車後走了一站就下車跑回來了。在家裏休息靜養了幾天,他放不下隊裏的工作,就又到執勤點上去執勤……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青川縣交警大隊涼水中隊中隊長楊舉正在中隊營房裏辦公,突然間地動山搖,在他衝出營房的瞬間,身後的房屋塌了。他沒有來得及多想,就馬上疏散起周邊的群眾了。聽說涼水小學塌了,他又衝到學校把學生安全轉移到了河邊的沙壩上,暫避危險。學生中有不少被殘磚爛瓦砸傷了,醫院也垮塌了,孩子們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怎麼辦呢?在家長們的期待中楊舉冒著餘震危險,衝到了醫院的廢墟上,他用手在瓦礫堆裏搜刨著,指頭磨破了,指甲蹭掉了,終於在廢墟中找到了不少急救的藥品,讓受傷的學生得到了及時治療。

當晚,他又得知了一個嚴重情況,涼水河上遊由於地震造成了堰塞湖,水位急劇上漲,如果決堤,沿線群眾將遭受又一次重大損失。為此,他又投入到了群眾轉移的工作中,直到次日淩晨。

青川是這次震災中的重災區之一,涼水鎮是通往青川的唯一的通道,來青川的救援物資、人員車隊,以及去災區平武的車輛都隻有從這裏通過。從13日以來每天從這裏經過的車輛數以萬計,真正的車水馬龍、人山人海啊!維護“生命線”的暢通,成了涼水中隊工作的重中之重。楊舉帶著交警夜以繼日地投入到保暢工作中,為搶救重災被困群眾爭分奪秒。在道路多處塌方、不能通車的情況下,他徒步行走,冒著塌方、滾石的危險,不停地奔波在這條“生命通道”。

自己家的房屋倒塌了,他沒回去看一眼;自己的親人怎麼樣了,他沒來得及問一聲。從12日震災發生到18日,他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渴了喝點礦泉水,餓了用方便麵應付一下,困了用冷水刺激一下疲憊的神經。他把毛巾、臉盆、牙刷等必需的生活用品他放在了汽車的後備箱裏,汽車成了他的臨時辦公室,在這六天六夜裏,他的睡眠時間沒有超過6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