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談到近代幼兒教育,瑪利亞·蒙台梭利無疑是一個裏程碑式的人物,因為她在這方麵做出了突出的貢獻。20世紀,蒙台梭利教育法被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們廣泛地學習和應用,她也因此成為譽滿全球的幼兒教育專家。她所創立的0~6歲教育法及其完整的教育體係可謂是當代幼兒教育的“聖經”,依舊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們。她那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鞭辟入裏的治學理念,給沉悶的教育界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冷空氣,一時間人們似乎都被她喚醒,其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作為經典的幼兒教科書,蒙台梭利教育法處處體現著人性。它大聲疾呼:“不要幹涉孩子的權利,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於是,新式教育在舊教育苟延殘喘之際應運而生,完全滿足了孩子內心發展的需要。同時新教育也公開挑戰教師的權威,讓那種填鴨式的教學徹底成為過去時,讓孩子們煥發出春天般的活力。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它懂得尊重人權。它尖銳地指出,家長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尊重孩子。他們總是會粗暴地中斷孩子們正在做的事情。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麵責任心缺失,從來沒有用心去觀察過孩子的言行舉止,隻是憑著家長製的權威去壓製孩子的本性。孩子正處在自由發展的關鍵時期,卻屢屢遭受幹涉和阻撓,以致性格發生嚴重扭曲。
蒙台梭利教育法強調,孩子的敏感期極為重要,要適時抓住敏感期進行教育,必當事半功倍。0~6歲是孩子心智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孩子會出現語言、秩序、書寫以及閱讀等敏感期。此時他們就像是一塊大海綿,正處於充分吸收的階段。如果能夠好好把握這段時間,孩子的智力結構也會呈現出幾何級上升。
蒙台梭利教育法還十分注重“環境設置”。在蒙台梭利看來,沒有適宜的環境孩子就無法很好地發展成長,要為新生兒的出生做好一切準備。家裏的布置要為孩子專門設計,而不是把成人用品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這樣孩子才能在環境中充分地掌握和獲得外部知識,豐富感官能力,擴展心智。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個明顯標誌在於,它更注重心靈的成長。這種心靈教育完全不同於舊式教育那麼簡單。它更加注意兒童的本能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更強調自我教育。兒童通過參加各種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來滿足內心需求,無意之中孩子的秩序感和紀律性也逐步形成。孩子的獨立性、意誌力、自信心等優秀品質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蒙台梭利教育法從來就不拘泥於形式,孩子們在“兒童之家”可以自由地來回走動。這樣培養出來的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書呆子”,他們的思維更活躍,活力更足,精神更飽滿。
這是一部集盧梭、裴斯泰格齊、福綠貝爾等自然主義教育家思想精粹的鴻篇巨著,不但有著理論指導意義,更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我們在認真研讀原著的基礎上,將原文中的精華直接提取,然後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於是做出了這本《蒙台梭利的教育法》。
當然,一本書的完成需要集結許多人的智慧。本書在編纂過程中,參考了大量文獻資料和相關書籍,特別要提出感謝的是《蒙台梭利育兒全書》(中國婦女出版社)的譯者張建威、董大平和《蒙台梭利幼兒科學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譯者任代文三位老師,在此向三位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