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性格分類(4)(1 / 3)

“我的電影都隱含著自己的童年,隱含在電影的故事或者構思裏麵,隻有童年才能找到我想要的東西。童年是我創作取之不盡、淵博綿延的寶庫。”——斯蒂芬·斯皮爾伯格說。

藍色性格的人似乎天生就有一種高雅而脫俗的藝術家氣質,他們總是在沉默中爆發出令人驚歎的力量。那麼,就讓我們用下麵這一段話來概括所有藍色性格的人,這是對他們最好的評價:

洞悉人類心靈世界的敏銳目光,欣賞世界之美善的藝術品位。所有的天才都具有優勢,創作前無古人之驚世作品的才華。工作忙亂時入微的觀察,縝密的思維,始終如一的處世目標。任何事都做得有條不紊,具有圓滿成功的理想和決心。

4.綠色性格

綠色性格的人就像綠色一樣,給人一種和平而寧靜的印象,就像是平靜的湖麵,很難激起波瀾。他們一般都平和低調,無異議,少主見;慢性子,不慌不忙,極有耐心,擅長聆聽而非表達;詼諧幽默;喜歡平穩的生活而不是冒險,最看重的是與他人關係的親疏遠近。他們很有人緣,注重合作,不喜歡衝突,總希望麵麵俱到;有時過於保守,對變革從來都不積極,樂於擔當旁觀者。

他們又是那種與人為善、敏感細膩的人,可能有一點缺乏主見甚至是溫良恭順。他們喜歡詢問別人的觀點,很少會把自己的觀念強加於別人,他們喜歡穩定和被人接受。與表達相比,他們更擅長聆聽。說話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用比較沉穩和平和的語調。他們的聲音中不乏溫情和真誠。

我們似乎總能在社會公益活動中見到綠色性格的人,他們似乎永遠都是那樣的平和與耐心,也許他們沒有紅色性格的人那麼多的夢想,也沒有黃色性格的人那麼多的目標,但是,他們是最踏實的人,他們總能在平凡的崗位和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績。特雷莎修女便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綠色性格女性,一位偉大的“綠色天使”。

特蕾莎嬤嬤是阿爾巴尼亞人,1910年她出生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裏城,但她一生都在印度的加爾各答為窮人服務,並且成為印度公民。

特蕾莎嬤嬤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她是繼阿爾伯特·史懷澤博士195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最沒有爭議的一個得獎者,也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青少年最崇拜的人物之一。她活著時是世界上獲獎最多的人,但她從未在自己身上花過哪怕一分錢的獎金。她認為她隻是窮人的手臂,她是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窮人去領獎的。

特蕾莎嬤嬤除了被譽為“窮人的聖母”外,還被譽為“慈悲天使”、“貧民窟的守護者”、“行動的愛者”、“貧民窟的聖人”、“帶光行走的人”,等等。她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在她1997年去世時擁有四億多美金的資產,世界上最有錢的公司都樂意無償地捐錢給她;她的組織有七千多名正式成員,組織外還有數不清的追隨者和義工;她與眾多的總統、國王、傳媒巨頭和企業巨子關係友善,並受到他們的敬仰和愛戴……

但是,她住的地方,除了電燈外,唯一的電器是一部電話;她沒有秘書,所有信件她都親筆回複;她沒有會客室,她在教堂外的走廊裏接待所有來訪者;她穿的衣服,一共隻有三套,而且自己換洗;她隻穿涼鞋,不穿襪子。當她去世時,人們看到她所擁有的全部個人財產,就是一張耶穌受難像,一雙涼鞋,和三件滾著藍邊的白色粗布紗麗——一件穿在身上,一件待洗,一件已經破損,需要縫補。

特蕾莎嬤嬤的思想核心隻有四個字:愛無界限。特蕾莎嬤嬤曾經在不同的場合反複表明她的觀點,她不關心政治,更不關心階級,她隻關心人,每一個具體的人,不管那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因此她對人的愛,是沒有界限的——不隻是超越了種族、國家,更重要的是,超越了宗教。她自己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修女,但她耗盡一生為之付出的人,絕大多數,卻都是其他宗教的信徒,或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她的平和寧靜總能慰藉那些受傷的心靈,她的耐心足以平息人內心的仇恨,她的愛足以融化所有人心裏的冰山。

可以說,將綠色性格的人稱為“和平主義者”是絕對的名副其實,他們的一言一行也正體現了他們的性格,正如一段話所言:

穩定地保持原則,忍受惹是生非者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