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良好性格打造成功人際關係(2)(1 / 3)

會算計的人就是這幫人裏的偽劣產品,他們既稱不上縱橫家的“家”,也算不上走私犯之類的“犯”,在專家們與罪犯們之外,生活在我們中間,就是人們常說的“會算計的人”。會算計的人,雖無專長,但也能算計來一官半職。他們不會為民解憂,但會把別人幹的功勞歸自己;自己不會寫小說寫詩歌寫散文,但會寫批判文章,把別人的成果一筆抹殺;自己不會蓋樓房,但會找兩個釘子戶,讓你連地基也甭想打……這類人,不顯山露水,好處撈夠了就行。這類人犯錯也不會大。這類人總占好處,得名得利,但到頭來也什麼都沒留下。這類人你見過,我見過,他也見過,像蚊子蒼蠅雖說鬧不了大事,但也絕不了種。

當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種人也不是沒有“好處”的。

有了會算計的人,才會有被算計的成功。遠的說李白、杜甫,李白仕途不達,杜甫功名不就,乃有李杜詩名千古傳;近的說魯迅,若不是那麼多人算計圍剿,哪有這舉世無雙的魯氏雜文?

有了會算計的人,我們會增長許多生存能力。學會與這類人打交道,一不上火,二不生氣,也會知道什麼東西不值得讓你變得與這類人一樣下作。該丟的丟了就是,該舍的舍它而去,並不使你活得更差。因此,你不妨把此類人當作心理健康教師,讓你時時有個標準:這樣做會讓我也變成“這類”了嗎?

有了會算計的人,社會也有了一些“環保信息”。蚊子蒼蠅鬧不了大事,但蚊子蒼蠅成了氣候,得了勢,那就說明這裏有了腐敗之氣了,可以下大工夫清除這些垃圾了。所以說做人不要算計人,你的“心眼”要用於正道,一樣可以有所作為,功成名就。如做一個小人,不但事業不成,還會留下罵名,實乃做人的大失。

與人交往保持適度的彈性

人們知道,鬆軟、富有彈性的東西可以避免或減輕物體之間的碰撞或擠壓。人際交往也是同樣的道理。交際如果帶上了一定的“彈性”,就可以緩和彼此的矛盾,消除相互之間的誤會,還給自己留下了慎重考慮、再做選擇的餘地,從而更好地達到交際的目的。

1.和初次接觸的人交往

因為是初交,彼此不怎麼了解,心靈尚未溝通,如果過急地親密,則很容易讓人產生交際動機不純或交際態度輕薄的看法。

生活中有許多人和別人打交道時總是“見麵熟”,使人大惑不解,其真誠程度往往大大地打了折扣。相反,如果在初次交往時過於冷淡,又易使人產生你目中無人或深不可測、老謀深算的感覺,使人望而生畏。一般來講,許多人不願與過於“老成”的人交往,因為和這類人交往總得帶著戒備的心理,以防被對方捉弄。所以,在初次與別人交往時,應通過逐步的接觸,視了解的程度和可不可交的情況來確定交往的深度和關係的疏密。當然,因過於謹慎、過於冷漠而失去交友的良機,也是讓人遺憾的事情。在初次交往時最聰明的做法是讓你的交往帶上“彈性”,有伸縮自由的餘地,這樣就既能把握住良機,又能慎重、充裕地來進行交往。

2.和有隔閡的人交往

人與人之間總是難免存在著隔閡,一旦隔閡存在,在交往時必然會產生一定的戒備心理。

所以,和與自己有隔閡的人交往時,一般應既主動接近,又保持適當的距離;既“察言觀色”,掌握對方心理,又不過於敏感,捕風捉影,胡猜亂疑。一切都應處理得從容不迫,富有“彈性”,留有餘地,隨著交往的增多,彼此重新認識並意識到過去的誤解或認識上的差異,那麼,雙方的隔閡或矛盾就會自然消除。

3.在一些特定場合下的交往

有些場合的交往也需要講究點彈性,比如,在公關活動中,在商業、外交談判中。這些特殊的交往如果不講究“彈性”策略,就會操之過急或失之偏頗,一般來講,在公關活動中,雙方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既可能是敵人,也可能是朋友,在這種情況下的交往,就是要在雙方既矛盾又統一的狀態中,尋找雙方都需要和樂於接受的東西。這就需要“彈性”策略,既把關係處理得鬆緊適度,易於回旋,又能保證不增加矛盾衝突,便於進一步增進聯絡、加強合作。

4.在特定情形下的交往

人們進行交往總離不開語言。有些特定語境使人們在言語交際中不可把話說得太肯定、太絕對,而應該靈活多變,可上可下,可寬可窄,可進可退,這也需要在言語交際中帶上一定的“彈性”。

吃虧是福

聰明的人能從吃虧中學到智慧,悟透人生。在中國傳統思想中,有“吃虧是福”一說。這是中國哲人所總結出來的一種人生觀——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領略了生命含義的曠達和由吃虧退隱而帶來的安穩與寧靜。與這樣貌似消極的哲學相比,一切所謂積極的哲學都會顯得幼稚與不夠穩重,以及不夠圓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