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際中的互助原理是:你在關鍵時刻幫人一把,別人也會在重要時刻助你一臂。初看起來似乎是等價交換,其實,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不可能像魯濱孫那樣獨自一人闖天下,尤其是要想打開自己的人生局麵,更離不開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要想讓別人將來幫助你,你就必須先付出精力去關心別人、感動別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回報的資本。因此,培養練達的性格,必須信守“相互幫襯”之道。
而在這樣一個人際關係占據重要位置的時代,培養社交型性格的準則是什麼呢?
1.克服過分的自尊心理。過分自尊的人,其實是怕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點,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種自我保護。當他一旦被別人發現缺點,就變得非常失望,自卑甚至自我封閉。因此,過分自尊是我們開展社交必須逾越的一堵牆。
2.克服自卑的心理。培養社交型性格必須戰勝自卑,因為自卑的人喜歡把自己保護起來,不願意與人交往。
3.克服靦腆膽怯的心理。培養社交型性格就意味著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所以靦腆膽怯的心理是不可取的。
4.要有一顆寬容的心。人最高貴的品質是寬容。不要緊盯別人的缺點,斤斤計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寬容別人,也就是寬容自己。
5.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的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才能發現別人的長處,才能讓自己有一種虛懷若穀的心境。
6.要真誠地讚美別人。讚美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讚美,才能發現相互的優缺點。
7.要有互惠雙贏的理念。“欲得之,先予之”。付出才有收獲
心平氣和 寵辱不驚——培養沉靜型性格
沉靜的性格總是給人一種心平氣和、寧靜安靜的感覺,尤其是當困難或者災難來臨的時候,沉靜性格的人則往往表現得理性而異常冷靜,而也正是這樣性格的人往往能在繁華的背後進行理性而冷靜的思索,在寵辱麵前獲得內心的安寧。
沉靜是理性的沉澱,生活需要沉靜。沉靜能讓我們遠離厄運,遠離誘惑,沉靜能讓我們擁有智慧。考場上,沉靜是一把鎖;賽場上,沉靜是一麵旗;碰到困難時,沉靜是希望的曙光。可以說,沉靜是人生的一種精髓,得到它,我們的人生就能少有挫折,多有收獲。
沉靜性格的人一般都具有遇事鎮定、處事冷靜、做事審慎、辦事認真的特點,而且是最能給人以信任感和穩重感的性格,一般找他們辦事會讓你覺得靠得住,也放心。
曆史上有不少的領導人就具有沉靜的性格。我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性格中就具有沉靜的一麵,在紅軍長征的歲月裏,紅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艱難局麵,當時的毛澤東冷靜而理性地對當時的環境進行了分析,並最終提出了南下貴州再繞道上陝西的方案,並被實踐證明了其正確性。
但任何事物都得有個度,性格也不例外。一旦沒有把握到沉靜,就很有可能發展或轉變成默默無聞,甚至會是死氣沉沉,而這也正是我們要努力避免的。
因此,在培養沉靜型性格的同時把握好這個度的問題將有利於我們更好地培養出沉靜的性格。一顆沉靜的心,一個沉靜的性格不僅讓你在人際交往的關係網中遊刃有餘,更是能讓你在生活、事業的波濤中穩坐釣魚台。而且,沉靜更是一個人成熟的一種體現,歲月和經曆卸去了外表的浮躁,在風風雨雨中,沉靜讓一個人以站立的姿態巍然屹立!
以柔克剛威力無窮——培養溫順型性格
溫順並非是柔弱,更不是懦弱,或者無條件、無原則地屈服,真正的溫順實際上是一種智慧,一種品德,一種以柔可以克剛的無窮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