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校外教育篇(三)(1 / 3)

智力結構中的五種基本因素均有著自己獨特的作用。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門戶和源泉;-記憶力是智力活動的倉庫和基礎;

思維力是智力活動的方法和核心;

想象力是智力活動的翅膀和富有創造性的重要條件;

注意力是智力活動的維持者和組織者。

①CA和MA

實足年齡或生理年齡指的是兒童出生後實際的年齡。智力年齡或心理年齡(簡稱智齡MA)指的是根據智力測驗的結果而得出的年齡。心理學工作者為了進行智力測驗,擬訂、編製智力測驗量表,量表中有若幹組測驗題,每一組測驗題都代表一定的年齡水平。即:每種智力測驗都用統計的方法求出某一年齡的智力標準。某個兒童(不管其生理年齡多大)剛能通過智力測驗中某個年齡的測驗,這個年齡就是該兒童的智力年齡。

智力測驗使用了智力年齡這一概念,就能把兒童的心理發展和他的身體發展相比較,這比以往用聰明或笨的籠統的概念來描述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是一個進步。

②智商

智力商數簡稱智商,智商是智力年齡被生理年齡相除而得的商數。智商能表示智力的相對高低。通過智力測驗來測量人的智力高低在目前是較為科學的。對大量受試者進行智力測驗,結果表明,人類的智力是按正態曲線分布的,即智力極低和極高的人都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屬於中常或接近中常。

③離差智商

隨著人年齡的增長,已無法再給每一個年齡分別鑒定出一套獨立的題目。比如,對20歲和21歲的人來說,就找不到不同的兩套題目分別標定他們的智力7尺平,也就無法計算他們的智力年齡。

事實上,人在到達一定的實際年齡之後,智力年齡的發展就停留在相對穩定的水平上,這時再用上述方法計算智力年齡就不再有效了。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過去曾經規定,當被測者的實際年齡大於15歲時,一律用15替代實際年齡作為前述公式中的CA(分母)以此估算15歲以上的人的智商。不過,這種方法相當武斷,依然無法令人完全滿意。所以,為了更準確地評價人的智力水平,現在的智力測驗大都采用測取離差智商的方法來估計智力的相對程度。

所謂離差智商是指:一個人的智力偏離本年齡組平均水平方向和程度,也就是表明被測者的分數相對地處於同年齡組的平均數之上或之下有多遠。一般測驗規定,同年齡組的總平均智商水平為100,一個人智商分數高於100,則表示高於平均水平,如果小於100,則表示低於平均水平。這種方法測量的智商,反映的是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在同年齡組中所處的相對位置。

觀察力的培養人的觀察力是指:人進行觀察活動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個體發現事物典型特征的能力。

觀察力是以感知為基礎的,是在感知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所以說,觀察力是不能離開感知活動而獨立存在的。

具有觀察力的人能夠迅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對事物觀察得較全麵、較透徹。學生的觀察力是其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學.生應注意培養自己的觀察力。

①人的觀察能力可以分為描寫型和解釋型。描寫型的人多注意對事物本身的描寫或敘述,不注意對事物的意義、本質等方麵的解釋;而解釋型的人則多注意事物的意義及發生的原因,可是對事物本身的描述卻不大注意。對於個人來說,描寫和解釋兩種能力同時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②觀察能力還可以分為客觀型和主觀型。客觀型的人在觀察時,很少受自己的主觀偏見、願望或心境的影響,在沒有掌握充分材料以前,這種人一直是繼續觀察,不隨便做出任何結論。主觀型的人,在觀察時常常受自己的主觀見解或情感的影響,而掩蓋事實的真相。這種人常常把自己的體驗加人到他所觀察的事實中,因而混淆是非黑白。青少年朋友要盡量把自己培養成為客觀型的人。

③觀察力的目的性。觀察力的目的性是指:觀察者善於將自己的感知活動指向明確的觀察對象及結果的能力。

觀察是有目的的知覺,“目的”可使觀察者主動地把自己的知覺活動組織起來,使它自始至終服從於所提出的觀察目的,使觀察具有高度的選擇性。我們在進行觀察的時候,不僅需要提出總的觀察目的,而且還需要把這一總目的具體化。觀察的目的愈明確、具體,觀察的效果就愈良好。

④觀察力的客觀性。觀察力的客觀性是指:觀察者善於實事求是不加猜測地對待事物的能力。

科學的觀察最重要的就是客觀性,隻有按照事物的本來麵目進行觀察,才能獲得準確的感性材料而做出合乎事實的結論。可是事實卻告訴我們要做出客觀的觀察,取得準確的感性材料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要作到觀察的客觀性主要排除主觀因素,如偏見、已有知識經驗、情感等的幹擾。

⑤觀察力的敏銳性。觀察力的敏銳性是指:觀察者善於從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的能力。許多有作為的科學家都具有觀察力敏銳的特性。

觀察力敏感性高低對科技創造的水平有相當重要的影響。水蒸汽衝動壺蓋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可是瓦特敏銳地觀察到了它,從而發明了蒸汽機。狗見食物流唾液也是眾所周知的現象,而巴甫洛夫敏銳地觀察到了它,從而創造了高級神經活動的條件反射學說。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學競爭日益激烈,觀察力的敏銳性也越顯得重要。

⑥觀察力的精細性。觀察力的精細性是指:觀察者善於從籠統的事物特征中區分出細微而重要的特征的能力。

觀察力的全麵性。觀察力的全麵性是指:觀察者善於從事物的各個方麵及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進行整體觀察的能力。隻有從各個方麵、各個角度進行觀察,才能獲得比較全麵的觀察結果。

記憶力的培養所謂記憶力是指:人記住和想起事物的形象或事情經過的能力。記憶力在智力結構中具有重要意義。

①記憶力是智力活動的倉庫。如果說,智力是一座工廠,那麼,記憶力就是一個原料倉庫,它專門為這座工廠儲存原材料。隻有記憶力這個倉庫中儲存的知識和信息豐富充足,智力這座工廠才能很好地進行加工。

我們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知識儲存的過程,在學習階段儲存的知識越多,將來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才會“生產”出多更好的“產品”。

②記憶力是智力活動的基礎。人的智力結構中的諸因素,都離不開記憶力。沒有記憶力,無論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或注意力都無法發揮作用。

很明顯,智力活動是在記憶力的基礎上進行的,一旦喪失了這個基礎,智力活動便不能順利進行。對於學生來說,記憶力是決定學習成績好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質。中學生必須自覺訓練,努力提高自己的記憶力。

③要樹立培養記憶力的信心。記憶力是可以培養的,這可以從兩個方麵去認識。一方麵,從生理上看,記憶就是暫時神經聯係的建立和恢複。建立暫時聯係是每個正常人的大腦的功能,這種功能可以通過訓練而得到改善。而且,人腦的神經細胞多達140億-160億個,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聯係多得有如天文數字,無論怎樣多的暫時聯係,腦細胞都能容納。有的研究材料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人腦尚有約9096的潛力未被充分利用,所以培養記憶力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另一方麵,從事實看,許多人就是通過鍛煉而培養出很強的記憶力的。

④要提高記憶的積極性。學習各種知識,不能記住也就不能應用,所以要有記憶的迫切要求,要有記憶的習慣,不要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筆記本上。但是,我們並不提倡記憶一切,因為這不但沒有必要,事實上也不可能,重要的是要有選擇的記憶,細微末節可讓其遺忘。

⑤要掌握記憶的規律。我們前邊介紹的記憶規律都是行之有效的。隻要堅持就可以提高記憶效率,並促進記憶力的發展。

⑥要強調知識的係統性。知識越係統化,吸收和記憶新知識的能力就越強。因為知識係統化,就像工作效率很高的圖書館一樣,各種知識分門別類地“放在架上”,需要時手到擒來。知識不係統,就像許多書亂堆著,需要時不便尋找,甚至找不到。也就是說,知識雜亂無章,就不利於記憶力的提高。所以,一定要強調掌握係統的知識。

⑦經常作單側體操。據現代神經生理學研究,人的大腦左半球掌管大部分心理活動,而右半球僅起輔助作用。如果左半球疲勞,就會導致記憶力衰減。人們早已知道,左半球支配右半身,右半球支配左半身。如果加強左側身體的活動的話,將會改善大腦右半球的功能。有人主張用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促進左手功能,如用左手寫字繪圖、用左手剪東西等。據說這類練習可以加強大腦右半球的作用,從而使記憶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