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 / 1)

人們每天都在交流,都在和別人互動著。大多數人並不清楚,就算平常的互動,也許都會牽涉博弈。如父母叫不聽話的孩子上床睡覺,經驗不足的職場新人說服老板加薪,剛畢業的大學生怎樣獲得公司工作邀請,夫妻努力挽救瀕臨破裂的婚姻,老板說服員工為自己多努力一分等等,日常生活中這些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都離不開博弈。你是否能夠說服別人,達到你想要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本身就是一場場談判。

既然是談判,不少人往往就會以戰鬥狀態去對待。無論是正兒八經地坐在圓桌邊和別人進行商談也好,還是訓練自己三歲的小孩好好穿上自己的襪子也罷,都不需要以一副緊張的對抗態度去對待。我們不必非要成為一個談判高手,才能在生活的博弈中取勝,即使隻知道一些簡單的談判技巧,也可以輕鬆自如地進行一場有效的人際溝通,並達到你想要的效果。

我們要知道,無論何種談判,都是與人交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才是談判桌上的主角。一場有效的人際溝通才是達到目標的方式。可是,不少人受到思維定勢影響,在還沒開口之前,就硬要給別人“下馬威”,以為盛氣淩人就可以霸氣外露,掌握主控權。其實這樣做,隻會把自己的後路堵死,讓自己繼續把一個“惡人”角色演得活靈活現,留下一個討人厭的印象。很多人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總會把自己原有的性格色彩,帶進談話場景中。一個暴躁易怒的人容易用語言揶揄攻擊別人,造成一場極具攻擊性的對話;一個性格溫和的人在和別人討價還價的時候,就會不自知地把自己柔弱的一麵表現出來,從而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其實,大多數人明明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目標,但是最後的結果卻往往與目標想法背道而馳。這是因為他們采取的行動法則和自己目標不一致,他們把注意力專注在其他無用的方麵了。

本書就是通過介紹一係列的談判技巧,讓人們通過博弈,在生活中為自己爭取更多。這樣做,不隻是在物質上獲得有利條件,而是對自己和他人有著更清晰的了解和認知。

通讀完這本書之後,讀者會發現一些和以往認識不同的談判技巧,也會發現過去的談判技巧也許不再適用當今社會的生存發展。本書介紹的談判技巧不僅僅集中在“技巧”方麵,還從建立人際關係、評估對手、考察對手情緒變化等方麵入手,采取不同的策略對付不同的狀況發生。一旦讀者運用這些到現實生活中,就會發現以往的談判技巧不過是案頭上的紙上談兵,而現在這些談判策略則能更好地服務於生活。

本書部分把談判策略運用的場景設置為商業性的談判,這並不是說,這些談判策略隻能夠運用在商業活動上。恰恰相反的是,隻要你能把握得好,這些策略同樣可以用在生活的方方麵麵。此外,本書拋棄空說理論的方式,深入淺出地為讀者介紹一些典型的談判技巧,像如何以招製招,征服對手,建立人際關係,達到雙贏局麵等。你將不會看到一些枯燥陳舊的談判理論、技巧和案例,而是實實在在看到一些出現在生活中的實例。事實上,這些實例曾多次被哈佛教授在課堂上提及,有著極高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