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將去一所豪華宅邸或鄉村別墅小住,首次最好不要帶禮物去。旅行家德布雷特是這樣解釋的:“禮物最好在訪問之後再送,因為第一次能使您有機會了解到主人的興趣愛好。”
但隨著交往的日益增多,送禮的最佳時機在一些方麵已形成慣例。如:
在會見和會談時,如果準備向主人贈送禮品,一般應當選擇在起身告別之際。
拜訪、赴宴、道喜、道賀時,如擬向對方贈送禮品,通常選擇在雙方見麵之初相贈。
出席宴會時向主人贈送禮品,可在起身辭行時進行,也可選擇在餐後吃水果之時。
觀看演出時,可酌情為主要演員預備一些禮品,並且在演出結束後登台祝賀時當麵贈送。
遊覽觀光時,如果參觀單位向自己贈送禮品,最好在當時向對方回贈一些禮品。
為專門的接待人員、工作人員準備的禮品,一般在抵達當地後盡早贈送給對方。
作為東道主接待外國來賓時,如要贈送一些禮品,可在來賓向自己贈送禮品之後進行回贈,也可以在外賓臨行的前一天,在前往其下榻之處進行探訪時贈送。
送禮還需要進行權衡,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雪中送炭,及時給予。
雪中送炭勝過錦上添花,急人所急的禮物不需要十分貴重。對於沙漠中幹渴的人來說,一袋黃金不如一罐泉水,人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您伸出手,會讓他終身難忘。
比如,朋友家碰上意外之災,您及時去看望他們,即使送上一份薄禮,但禮輕情義重,它會使您和朋友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在別人最需要幫助時,您以朋友的姿態出現在他麵前,給他以幫助和鼓勵,不僅會獲得朋友的感情,也會樹立起您重情重義的良好形象。
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在擔任自民黨幹事長時,全麵主持自民黨選舉事務,然而,他卻沒忘記派人將慰問金送到落選的議員家中,並且勉勵他們不要氣餒,下次重新再來。
對落選的議員來說,田中角榮的勉勵已經使他們深受感動,而送來的慰問金,更加深了他們的感激之情。在此之後,擁戴田中的人越來越多,竟形成了一個“田中派”。
如果田中在此時將相同的金額或禮品送至當選的議員家中,情況就不同了,那些禮品、禮金隻是錦上添花,一點也不特殊,更不能取得效果。隻有在別人困難時伸出援手,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誼。
受禮和答謝
受禮和答謝是受禮人對饋贈者深情厚誼的肯定,它可以從另一方麵幫助饋贈者完成送禮的任務。
在一般情況下,對於一件得體的禮品,受禮人應當鄭重其事地收下。大多數人很幸運地接受過禮品,卻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禮貌地接受別人的禮品。
當他人口頭宣布有禮相贈時,不管自己在做什麼事,都應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麵向對方,以便有所準備。
在對方取出禮品,預備贈送時,不應伸手去搶,開口相問,或者雙眼盯住不放,以求先睹為快。此時此刻,應保持風度。
在贈送者遞上禮品時,要盡可能地用雙手前去迎接。不要一隻手去接禮品,特別是不要單用左手去接禮品。在接受禮品時,勿忘麵帶微笑,雙目注視對方。接過來的若是對方提供的禮品單,則應立即從頭至尾細讀一遍。正式場合下,受禮者應用左手托好禮物(大的禮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來與對方握手致謝。
您可能對禮品讚不絕口,但這是不夠的。在雙手接過他人禮品的同時,您應向對方立即道謝。“謝謝您”三個字表明,您謝的不是禮物本身,而是對方送給您禮物的這一舉動。
您還可以找一些動聽的話,或者令人開心的模棱兩可的話來說。您可以感謝送禮人所花費的心血:“您能想到我太好了。”您可以感謝對方為買到合適的禮品所付出的努力,如:“您竟然還記得我收集郵票。”
接受禮物時要注意禮貌,但不要過於推辭,沒完沒了地說:“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傷害送禮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禮物不合您意,也應有禮貌地加以感謝。
接受禮品後,歐美人喜歡當著客人的麵,小心地打開禮物欣賞,從外包裝誇讚到內包裝,看見了禮物,也會好好地誇讚一番,甚至高興時還會擁抱您一下,與送禮者共同分享收到禮物的喜悅。欣賞完禮物,他們會重新將禮物包裝好,對他們而言,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受禮禮儀。
而中國人在接受禮品時,一般不會當著送禮者的麵把禮物打開,而是把禮品放在一邊留待以後再看。這是為了避免自己萬一不喜歡對方所送禮物時的尷尬,也是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對方送禮的心意,而不是所送的禮品。還有一點是,如果給不同地位的人贈送不同的禮物,當場不打開禮物可以避免相互之間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