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恩義絕(1 / 3)

十七年前,長樂九百四十七年。十月初一。

各種風格與習俗蘊含其中的祭祀盛典在各部落的土地上如百花盛開,三大部落之一的皇族更是盛況空前。於皇族子民而言,這一天不僅僅是較新年也不遑多讓的節日——長樂祭,更是他們的儲君公主大婚之日!

皇族自先祖光始至尊終身未娶,而立其侄為儲君之後,為保繼承一脈再不斷絕,大臣上奏立下一條製度:儲君成婚後方可繼承大統。是以自三年前光曜至尊駕崩到如今,皇族三年無君。三年以來,四大長老作為先至尊臨終托付之首輔大臣,剛愎攝政,使得權力分化,社稷混亂,百姓苦不堪言,所以這一天於皇族子民而言,意義非凡。

儲君唯有在大婚後,方可繼承至尊之位,隨後四大長老則要按照祖製退出權力舞台。從此權力統一,皇族將開始一段新的未來!

所以這一日,皇族的子民們不僅僅舉行了祭祀他們崇尚千年的神祗月妃之盛典,更自發獻上萬民書,恭賀儲君大婚!

這一封萬民書就掛在婚典所在的太廟匾額之下,還未啟封,隻待大禮成,由儲君與她的夫君一同打開,讓眾臣瞻仰未來至尊的威望!

太廟大門大開,其內燈火通明,環形高架之上,每一盞燈後皆放有一位祖先的牌位,由上至下,由中至左右,近四十代上百個牌位寂然靜立,守護著這一片疆土,庇佑著代代相傳的後代和子民。太廟前的白玉廣場之上,四周環繞擺滿了桌椅,皆是為了前來觀禮的眾臣及其家眷中年逾花甲的老人所置。廣場被一條長長的赤紅地毯一分為二,紅毯之左為文臣之所,之右為武將之處,文武分明,嚴格有致。

儲君大婚,三品以上官員及其有品階的家眷皆須來觀禮,縱橫皇族,三品以上官員不下百位,大多離散地方,故此盛典也是眾臣交朋聯友的場所之一。婚典尚未開始,眾臣子三五成群,不論剛剛結識的新朋還是多年未見的老友,皆能談天論地,好不暢快。眾夫人端莊有禮,含笑交談,談論的卻不似其夫其子那般經天緯地。

“你們可知儲君要嫁的是誰嗎?”

“皇族如今誰還不知啊,若不是三年前滅亡襲月族的戰場上,他的父母為救先至尊而死,憑他一個沒落旁支的王子,哪有機會居於王宮,到如今與公主結成連理?”

“愛新覺羅·蘇氏的子孫旁支雖多,新秀也不少,卻也沒有一個的才名能蓋過他的,想來他與公主也算相配。”

“若非他真的帶回了那個東西,隻怕四大長老還不肯讓公主成婚呢。”

“什麼東西?”

“就是狼牙族寶貝了千年的那本書啊。”

“那可是狼牙族鎮族之本,與《皇族密道地圖》在我皇族的地位相比,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陵王子究竟有多大的本事,竟能帶回那個東西!”

“原來陵王子失蹤了半年,就是去取那《霧靡詳錄》去了!”

“狼牙族丟了那東西,隻怕要氣恨死了,若再知道那東西如今在我皇族手中……”

眾夫人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鼓聲驟起,人聲俱寂,廣場中眾人紛紛在自己的位置上站好,靜靜等待著婚典的開始。

禮樂奏起,繁花散落,一雙新人步履穩穩,踏過紅毯。行走在左側的年輕男子,謙謙風度恍若青鬆,豐神俊朗;而與他牽手並進的女子,文靜和婉宛如浮荷,秀麗動人。廣場中眾人陸續跪地俯首,給予著自己最大的尊重。仁義賢德四大長老兩兩立於太廟大門兩側,端然站著,其中一較為年輕的青年男子玄衣朱襟,微微在前,正是婚禮司儀四大長老之義長老——費修遠。待公主與駙馬終於步上太廟門前,轉身麵向眾臣民,費修遠定定地凝望著蘇頌安的背影,緩緩開口。他歌天頌地,談古論今,最終三禮之名:“一拜天地,二拜祖先……”

隻差最後一禮,這一雙璧人便成為夫妻。他的聲音有了些許停頓,再要開口,卻聽一聲嬌叱突兀地響徹全場——

“且慢!”

一個頭戴玉冠,身穿紅衣的少年踏著方才蘇頌安和蘇陵雲共同走過的紅毯,緩步前行,一步一步,高傲凜然,全場鴉雀無聲,兩側眾人竟無一人敢出口阻攔。直到走至蘇陵雲和蘇頌安的身前不遠,少年才停下腳步,他昂著頭,打量著眼前的這一對即將攜手的新人,唇角微微揚起,輕啟唇,清靈而悅耳的聲音極其不符地自他口中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