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顓頊的煩惱(1 / 2)

“帝都”、“玄宮”等,一定是後人編造的名詞。這個“玄宮”就是一幢較大的草棚,門口有三級台階。

讓人過目不忘、與眾不同的是室內靠近門道處有一口徑一米多的圓形灶坑,裏麵有柴火燃燒,上可燒烤食品。接近門道處有一地穴的進風洞,通入灶坑內,並在對準通風洞的另一壁有一洞穴直通牆外,以排風排煙。我們要繞灶坑的左右兩側,方可進入室內。

顓頊見我們對那爐灶那麼感興趣,於是解釋道,“這個爐灶是祝融搞的。祝融是了不起的火神嘛。”

祝融在一邊有節製地笑而不語。

以我的琢磨,這個爐灶是現在最為先進的技術了。由於是草屋,裏麵有不少木頭和草,安置在門口的爐灶,能夠最大限度避免室內火災。這時的房屋都沒有嚴實關得牢的門,夜裏的明火可以嚇跑擅闖入室的野獸。爐灶的位置能夠加溫進入屋內的冷空氣。

繞過爐灶,是個最大的客廳,顓頊接見貴賓或者屬下的地方。兩邊有牆分割成兩間房,一間是顓頊的臥室,一間是貼身仆人的房間。

顓頊的生活很簡樸。他沒有什麼政務。有熊氏族自己族裏的日常事務都有他人打理。聯盟中的各部落都是自治獨立的單位,他們之間的矛盾盡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少有聯盟長裁決的必要。

人們在爭鬥、危機時想到聯合,樹立了權威。人們在和平時期自顧自的小日子,也就少了組織在一起,統一號令的必要。這時的領袖無才便是德。太平盛世不需要叱吒風雲的英雄。後人在說故事時常會忽略這種曆史,而更注重描敘驚天動地的征伐偉業,給後人的印象,曆史就是打打殺殺的曆史。

顓頊是個清閑的人,看上去似乎沒有他人覬覦其位的危機感。他整天沉湎於音律。音律在這時並不是為了消遣或美感,而是祈求上天保平安的儀式。

作為招待我們的隆重禮儀,顓頊招來一個樂隊為我們演奏禮樂。這些樂器是由某種竹子製成的簫管,和配以某種獸皮製成的夔鼓等,在震撼人心的節奏中又有點淒涼懷舊之感。我們大多人從未聽到過音樂,都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之中。

“這個《承雲曲》是為紀念有熊氏大王的頌曲。”音樂過後,顓頊向我們介紹。他說的正是後人封的那個黃帝。

“那麼”,共工盯著問道,“尊敬的聯盟長大人,您是用什麼方法來繼承有熊氏聯盟長的偉業?”

“怎麼繼承偉業?”顓頊不以為然地回答道,“對我來說,這個部落聯盟長是祖上傳來的,現在的清閑本該如此。四方都已平定,部落聯盟長就是一個閑職。”

他頓了頓,才開始問道“告訴我,你們為何來到我們的地盤?”

我簡單地介紹我部落的行程。談到炎帝的殘兵是怎麼被我們救起來的時候,顓頊興趣大增,起身跪在我麵前聆聽。那時沒有椅子,隻有鋪在地上用某種草編織的草席,在屋內談話大多是席地而跪。而像顓頊這樣跪在我麵前,無意中是有麼那點屈尊的感覺。

我把炎帝描述得很悲壯,就像我前麵所描述的那樣,用的都是褒義詞。

在我終於想要停頓、喝口水時,顓頊插話說,“其實,炎帝不必如此恐慌,黃帝把他們趕走後還要忙於整頓聯盟各部落內部的麻煩,並沒想到要趕盡殺絕。那炎帝的部落如果還想回來的話,我可以封他一塊土地,或回歸那個歸降我們的薑氏部落,與我們共享太平。”

真是大氣度!太平盛世的帝王應該有此氣度。

但我又暗自擔心顓頊派我去迎請炎帝的部落回歸,將會來一次往返折騰。

顓頊沒有繼續發揮,而是要我繼續說下去。我介紹炎帝在江南發展了耕種稻米、建造神廟、房屋等等。顓頊感歎道:“其實他們的日子很好嘛,我看他們是不願再過來囉。他們喜歡在江南就在那呆著吧。有機會我也想去看看,我是個閑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