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計小利,而在乎那些逐利者眼中虛無縹緲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所謂大義,看起來是傻子,可到最後,往往是這些實力因為為了大義而損耗過多,遠比不上那些趨利者實力雄厚,可他們卻贏得了大義,贏得了人心,贏得了百姓與人才的誓死相隨。
從這方麵來說,曹操甚至比不上這個劉備,而在討董這個事情上劉備可能也是一個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大義的人。
劉備一生南征北戰,都是在為了除曹興漢而奮鬥,從曹操攻打徐州開始,屠徐州開始,劉備便永遠的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麵,即便偶然走投無路投奔曹操,也很快反水,他一生與曹操為敵,曹操屠徐州是一個結,永遠也打不開。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但他的人心所向,最終在曹操後來南征荊州那一年全部爆發出來,幾十萬百姓追隨劉備一路遷徙,就因為他們對劉備的信任。
你可以說劉備虛偽,但他即便虛偽,也是建立在不殘害百姓,對百姓好的基礎上的,如果劉備對百姓隻有一味的哄騙,那最後也隻會像蘇聯的解體那樣轟然倒塌,因為百姓就算能哄騙一時,但他們本質上不是傻子,他們會思考,會知道他們究竟過的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他們會理解,統治者是把他們當人,還是當工具。
扯的有些遠。
“父親,如果能說服劉備,讓他們與我們一道追擊董卓,即便不說大勝,但憑借劉備的實力,要全身而退不難。”曹丕狡黠的笑著,繼續說道:“而且兒子認為,劉備將會是我們未來最大的敵人,沒有之一,所以如果能於此戰除去劉備,則父親可順利除去一大患。”
“哦?”曹操笑了笑,感覺新奇:“我未來的大患?丕兒,你覺得為父的未來,是什麼樣的。”
“父親以為是什麼樣的?”曹丕目光一亮,試問道。
“為父無兵無權,至今仍屈居於張邈帳下,我又與袁紹交好,未來袁紹的目標定然是韓馥,我取中原以阻袁術,定能與袁紹成為盟友,那時再尋思整軍經武,迎回天子。”曹操說道。
“父親,您這樣想就對了,那這次就別再追擊董卓了,於事無補。”曹丕趕忙勸道,曹操明明有自己的規劃,這也與曆史上的曹操如出一轍,可他為什麼還要執意西進,自己不理解。
“一碼歸一碼,為父說過,這一仗必輸,可為父也必打,為父要為天下人做個表率。”
曹丕漠然點頭:“行吧,但劉備必須勸他一同去,父親,這個小小的準備工作,還請父親履行。”
“而且劉備如果來,保不齊也能說服公孫瓚,那時我們既有我曹家和劉備的猛將,還有公孫瓚的精兵,保不齊……可以挫敗董卓一陣。”
精兵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曹軍精銳的時期是在群雄逐鹿的時期,那時的曹軍天天南征北戰,東征西討,還有曹操指名道姓精挑細選的青州兵,故而曹軍極其精銳。
但這時的曹軍,前段時間還是陳留的農民,現在就到了曹操麾下,可以說,這些士兵不說差勁,但絕對和精銳這兩個字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