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董卓聯盟,已經到了瓦解的最後時刻。
曹操放棄了討董的打算,因為他心裏有數,函穀關根本不可能攻下,於是他也開始和其他諸侯們一樣,一樣安靜,一樣一言不發。
曹操不說話了,其他人更是樂得受用,整個聯軍大營,從最初人人都歇斯底裏大呼討董,到如今完全無視董卓,提都不提一下,好像自己是來旅遊的一樣。
陶謙前來見袁紹,要求回徐州,袁紹沒有阻攔,任其自離。
之前孫堅的離去完全是像逃跑一樣,袁紹乘機大罵過孫堅,但此一時彼一時,陶謙離去,袁紹比誰都要爽快。
這就像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其他各路諸侯紛紛要求回自己的管轄地,到最後,連公孫瓚和韓馥都要求回去了,袁紹這時候隻好將剩下的幾路諸侯召集起來,將之前自己那套話搬出來說了一通,自己也帶兵回去了。
自此,十八路諸侯正式解散,而時代也從天下反董,跨越到了下一個時代——群雄逐鹿。
“丕兒,我們與董卓的關係馬上就要正常化了,徐榮這個人,父親想用。”曹操向曹丕問道:“徐榮在滎陽一帶,名聲不錯,待民還過得去,而且他帶兵的水平,為父看得出還不錯。”
“父親,孩兒認為徐榮可堪一用,他有獨立的部隊,都是精銳的西涼騎兵,而且他本人的才能,也不失為一員良將。”曹丕說到這裏,忽然想要去招攬徐榮,於是興奮的自告奮勇道:“孩兒去勸降他吧。”
身為一個穿越者,怎麼能不去招攬天下人才,更何況是一個這麼觸手可及的名將。
勸降徐榮隻是自己的第一步,自己未來還要勸降更多的名將,以鑄就自己的大業。
曹操笑了笑,說道:“不必了,徐榮自願投降,攜帶部曲,他已經成為我的部下了,我問你這個問題,不是征求你的意見,而是來通知你的。”
“太好了。”曹丕嘴上這麼說著,但心裏還是有點不爽,自己親自勸降的機會就這麼沒了。
不過,這倒也好解釋,徐榮這個人一心向漢,他本不是董卓舊部,原隻是一名漢將,董卓進京後,徐榮隻能降伏於董卓,畢竟胳膊弄不過大腿,在汜水關以西還沒誰能擰的過董卓。
曆史上,徐榮後來在董卓死後,又重歸漢室,但是當李傕郭汜殺回長安時,王允自殺,呂布逃跑,其他人都投降了,隻有徐榮固執的戰死沙場,這個名將的宿命,是為漢室而死。
曹丕以為,他和自己是一路人。
初平二年(191年),群雄割據,原先的統一反董的趨勢變了,現在的大勢則是群雄爭相攻伐,反倒把董卓晾在了一邊。
在冀州,第一場大戲上演了。
渤海太守袁紹一直想吞並冀州,實力也不輸韓馥,兼有顏良文醜,但貿然開戰,袁紹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所以,他書信北平公孫瓚:“你是個太守,我也是個太守,困守區區一郡,與我二人氣量不符,韓馥暗弱,當瓜分其地,取冀州,你得一半,我亦得其半。”
冀州沃土,公孫瓚早已垂涎已久,收到信後,公孫瓚便率領部下,鼓噪進兵,攻打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