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讀宋詞《千秋歲》:“楝花飄砌,簌簌清香細。梅雨過,蘋風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峰翠。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密意無人寄,幽恨憑誰洗?修竹畔,疏簾裏。歌餘塵拂扇,舞罷風掀袂。人散後,一鉤淡月天如水。”詞作者謝逸,字無逸,號溪堂,今江西撫州人;屢舉進士不第,以詩文自娛,布衣終身。《千秋歲》是通過描繪江南夏日景物的清幽,以隱含幽思懷人之情。
全詞淡淡著筆,輕輕點染,抒情細膩,清新婉麗。讀詞,我的釋義是:梅雨過後小風微微,紫色楝樹花飄飛灑香;詩人看畫屏山水,那瀟湘江水隱約,而江浙山秀綠夢;彈琴無趣,看書不進,聽鷓鴣鳴叫,聲聲一如催眠曲。心事一把無人訴說,愛恨情仇又有誰能解?左右不是,欲罷不能,就把一腔憂思拋灑於窗竹和門簾裏。請來戲子小唱,那過去的往事,手扇揮之不去;那憂鬱的思懷,衣袂舞掀不走。驀然回首,天晚了,唱戲的看戲的都走了,惟見窗外一鉤彎月,淡淡月光惘然,捕捉不住戀人幾度的留痕,遠天如水如水……
古人有評說:詞中“人散後,一鉤淡月天如水”亦為佳句。果然,現代大師豐子愷就以此句立意創作漫畫,並由此而成名。該漫畫發表在1924年《我們的七月》雜誌上,畫裏是舊式茶樓空蕩蕩的一角,一張桌子,一個茶壺,兩盞空杯,半卷竹簾,簾外彎月,大片留白如水,線條簡約,且意境幽雅,為國人喜歡非常。
極致的是畫題改“淡”為“新”,即:“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我想,“淡月”有宋朝香脂殘紅的惆悵,風流過盡,如夢黯然情傷。而“新月”卻是現代百姓人家的青菜蘿卜——清茶一壺飄漫,相聚共話家常;夜深人散,卷簾處,新月一彎,天地一片清白,從容溫馨著平平淡淡的心境。一樣的月光,不一樣的世界,都是見與不見的平平仄仄的人生真情,依然著永恒的清輝。
有人根據“鐮刀下握是新月,反觀鐮刀月已殘”的諺語,說豐子愷的這幅畫中有一處“美麗”的錯誤——月角不應向上。何為新月?一月裏初升月亮也,即上弦月。其實,新月還可以有另一解釋,即每天剛剛升起的月亮,有句哲理語:“月亮天天是新的”。真可謂,唯有一鉤新月相伴,淡去人間多少悲歡。可見畫是純潔美麗的,也沒有“錯誤的美麗”之遺憾。更何況,月角向上,是向上積極人生,是向上承載世事,是向上包容萬物,是向上朋友情誼。
豐子愷(1898-1975),散文家、漫畫家,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我特別喜歡他的漫畫,尤其這幅“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的漫畫,“新月”和“天如水”,一種恬淡靜遠的平和,一種清靜無為的留白,一種天人合一的想象——清雅思想,清白人生,詩意生活,猶聽古琴天地間流淌。
看畫,看字,在一彎新月裏,在留著餘溫的茶香裏,我聽江流有聲,我看月色如故,我思念故鄉,我想念朋友,心底總是在默默祈禱:好人一生福平安,夜涼如水請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