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曆農曆二月二,龍抬頭,傍晚。
洛陽東城區“思歸”咖啡館,東側臨窗小包廂。高大帥氣的周喻獨自一人靠在沙發上,叼著一支香煙,看著正熱播的電視劇《飛將軍李廣》。
當看到戰功赫赫的李將軍不甘麵對刀斧之吏含恨自刎時,感同身受,大飲一口南山苦咖啡,一點點慢慢咽下,一股淡淡的苦澀自上而下,注入心田,往事一幕幕浮現眼前。
十八歲高考入伍,現年32歲,陸軍作戰指揮專業學士、武警作戰指揮專業碩士,現任武警某機動師作戰訓練科副科長,主持作訓部門工作五年半,多次參與處突反恐作戰,無一敗績。
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卡在正科位置四年多,剛從南疆執行反恐維穩任務返回後方,就接到單位準備讓自己轉業的通知。
沒有預想中的暴跳如雷,對此周瑜早有心理準備:有人的地方就有爭鬥,軍隊也不例外,跟錯了人、站錯了隊,怨得了誰?
如果說當一個女人走投無路時會選擇結婚,那麼一個男人走投無路時就會有一個女人向他提出離婚。
但沒有女人向周瑜提出離婚,不是他的女人對他有多堅貞,而是因為他在三年多前就已經離了。
“草泥馬,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幹完這一筆,爺當個體戶。”仿佛下定了什麼決心,周瑜猛的掐滅煙頭,扔下一張百元大鈔,毅然起身出了咖啡館,冒著初春料峭的寒風,乘著夜色向北邙山方向走去。
華夏自古就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之說。意思是蘇杭一帶是人世間的天堂,最適宜人居;而洛陽邙山,地勢平緩抬升,土厚水低,按華夏風水學說宜作陰宅,適於殯葬,因此曆代許多帝王、達官貴人都將邙山作為埋骨之地。
唐代詩人王建曾作詩寫道:北邙山頭少閑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也因此,邙山一帶自古盜墓盛行,而與之伴生的則是無盡的仙神鬼怪傳說。
周瑜夜入邙山,當然不可能是去看風景。在他還是作訓參謀時在邙山組織過工程兵爆破訓練,曾發現一古墓。那時候周瑜還處於春風得意之時,當然沒想過盜墓,但鬼使神差的沒有報告,而是偷偷進行了掩埋處理。
但今時不同往日,落魄中的周瑜自然想到了這個被他埋藏在記憶深處的墓穴。
“媽的,當了半輩子兵,攢的錢還不夠買一間房,學的東西到了地方什麼都用不上,到了新單位還要從新人作起,看人臉色。”周瑜仿佛自言自語,又像是自己給自己打氣,“人死**朝天,不死萬萬年,幹吧!”
待廢氣散盡,大步走入墓室。
昏暗的手電筒燈光下,墓室內散發著青幽幽的光。
“怎麼不見棺材?該不會是被盜空了吧?媽的,真是窮瘋了,連棺材都不放過,比我還落魄?咦,那是什麼?好像是祭台,祭台上還有個雕像……”
借著燈光上前細看,“天啦!用白玉堆徹的祭台,純玉雕成的人像!”
祭台三米見方,玉雕高約三尺三,寬約一尺二。不知為什麼,整個雕像、玉台和墓室一樣,纖塵不染。
周瑜撫摸玉像,玉乃和田古玉,顏色微黃,入手微溫,一付儒生裝扮,手持書卷,盤膝而坐,在古玉的襯托下,更顯豐神如玉,尤其是眉心鑲嵌的一顆黑白相間的珠子,在燈光下散發出詭異的光芒。
“這麼大的和田玉,應該值不少錢吧?不但能買房、買車,連做生意的本錢也夠了……”沉浸是喜悅中的周瑜,渾不知全身的血液正沿著手上因盜墓而留下的傷口沽沽注入雕像,而隨著鮮血的注入,玉像眉心的黑白珠子愈發詭異,祭台也散發出越來越盛的白光。
“不好,有古怪。”發現不妥,周瑜急忙想把手從玉像上拿開。然而已經來不急了,雕像仿佛長在了手中,因失血過多而導致的虛弱感、眩暈感越來越強烈。
“媽的,人這輩子真的不能做壞事……”彌留間周瑜無意識的說道。
是夜,北氓山一道白光衝天而起,劃破虛空,久久方散。民間傳說,有寶物出世;又有人說,是神物修道成仙,破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