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第一場戲!】
仰頭看著胡一飛,高媛媛臉上居然露出一種很得意的笑容,思維卻緊跟著來了個天馬行空的跳躍,問道:“那你會永遠都愛我嗎?”
“會,永遠!”
世上真的存在永恒的愛情嗎?
或許存在吧!
但大多時候,兩個人因為浪漫的愛情在一起,時間久了,這份愛情就會慢慢變質,參雜進親情和家庭責任等東西,最終演變成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責任……咳咳咳,跑題了。
話說胡一飛,在和高媛媛啪啪啪過之後的第二天下午,他就暫別了高媛媛,依依不舍的離開了京城,跟著婁曄來到魔都。
隨和且健談,是婁曄留給胡一飛的第一印象。
而當胡一飛跟著劇組抵達魔都,婁曄帶著他和周訊跑到蘇州河上兜了一圈後,他對婁曄又多了一層認識:才華十足,骨子裏有股濃濃的文藝氣息。
為什麼說婁曄文藝呢?
別的導演拍戲,大多隻要求主角從情感上融入故事裏就成。
但婁曄不同,他要求的更多,比如故事發生的年代和環境,要把故事和曆史厚重感融在一起,借此去表達那份曆史滄桑感。
曆史滄桑感……滄桑……滄桑你妹啊!
說白了,不就是個發生在蘇州河畔的淒美愛情故事?玩那麼多花樣,說那麼多道道,一副看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都不嫌奶酸蛋疼啊?
這……或許就是文藝導演的通病吧!
反正在導演們眼中,不管他們怎麼講這個故事,也不管故事講得好不好,他們總喜歡把他們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融入電影裏,成就他們所謂的藝術表達形式。
至於觀眾,大多喜歡化繁為簡,直指本質。覺得故事講得好了,他們拍手大讚;覺得故事講的爛了,他們撇撇嘴吐槽幾句。
休整了一晚,第二天戲開拍了。
先拍的是室內戲,而第一場戲,婁曄直接安排了胡一飛出場。
“馬達(也就是胡一飛所飾演的角色)是個送貨的,他的工作就是把東西從城市的一頭送到另一頭,然後賺一些錢。”
“他可能經常經過我的陽台去送貨,然後每天回家,整夜整夜地看他喜歡的盜版VCD,經常看到早晨。”
“這就是他的生活!”
在一把略顯滄桑的旁白聲中,胡一飛的戲份開始了。
狹小的出租屋裏,亮著一盞錚亮的大燈泡,床上的被子沒疊,桌上的DVD機中放著不知名的電影,陽光透過玻璃窗揮灑進屋裏。
胡一飛穿著一件白色的短袖,揉著睡意惺忪的眼睛伸了個懶腰,然後揭開蓋在腿上的毛毯,從沙發上站起來,去了衛生間。
攝影師王裕架著攝影機,跟在他身後,進了衛生間。
在這整個過程中,胡一飛一直表現得不疾不徐,如同一潭死水,臉上沒有任何的情感波動,一副庸懶頹廢的樣子,非常隨意。
這……叫做生活化表演。
之前“暢遊”蘇州河的時候,婁曄就跟胡一飛和周訊講過戲了,表示整部戲是以攝影師為“眼睛”去敘事的,相當於偽紀錄片。
什麼叫紀錄片?
就是不帶任何主觀情緒,客觀而又真實的記錄下發生的故事。
而《蘇州河》作為一部偽紀錄片,整個拍攝自然就要求貼近真實的生活,那麼不管是舞台劇風格的誇張,還是一般影視劇中的內斂,都不太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