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族小鎮(2 / 2)

這日清晨,悠遠綿長的鍾聲自龍口鎮中心處那座高聳入雲的“登天塔”內傳來,雄渾鍾聲響徹天地。

在鍾聲召喚下,身穿淡藍、杏黃、藏青三種顏色衣衫的三族少年男女,神情肅穆地自鎮子各處走上街頭,自覺組成一列列整齊的隊伍,向各自的目標穿行而去,自空中俯看,隻見一條條行列如同山間溪流,行雲流水般湧向小鎮四處。

這些身著三色衣衫的青春少年,俱是十歲至十六歲上下,應和著雄渾悠長的鍾聲,少年隊伍腳步飄逸輕快,異常靈動灑脫。

隊伍迅速向龍口鎮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彙聚而去,最終湧入一座座星羅分布在龍口鎮各處的數百所院落。

“嗬嗬,梁老,您起的總是這麼早啊?”一位在早點攤忙碌著的中年男子,正熱情地向站在街角的一位淡藍色長衫老者打著招呼,老者笑眯眯地望著少年隊伍的,眼中滿是期待之色。

那位“梁老”向中年人微微一點頭,回應道:“咳咳,老了,看著這些少年,才能感覺自己又年輕了些。小豆子,你忙你的,孩子們要開始晨練了,我也要回我那小窩裏再歇會兒才行,別忘了給我留下一碗山靈粥即可。”

言罷,梁老一轉身緩緩隱入街角那陰影之中,隻有那“哢嗒”的足音傳出,直至漸漸沉寂。

“好嘞!”那位叫“小豆子”的中年人,興奮的回了老人一聲,又立刻低頭忙活起手中的活計來。

龍口鎮東北有一條河,相對於數百萬裏方圓的地元大陸而言,這條河也隻能算是一條溪流。

可是,世代生活在龍口鎮的三族鄉民卻很感激這條河,他們親切的稱此河為龍泉河,意為神龍泉水,以感謝它的無私與眷顧。

之所以會如此熱愛這條溪流,實是因為龍口鎮過於靠近大海,導致地下的所有淡水水源均受到了海水侵蝕,開掘出來的井水中總帶有海水苦鹹味道,人畜均難以飲用,全靠這清涼甘甜的龍泉河水才保得鎮民世代平安。

龍泉河源自龍口山,水質清冽甘甜,有如甘泉靈液,甚至有不少外界之人要用大量物品換購這龍泉之水,足見這龍泉河水的品質。

河水流入龍口平原後,流速便漸趨平緩,數十米寬的河麵,總是微波蕩漾,清澈見底,各色水族在河底川流不息,無數飛禽在兩岸蔥鬱林間嬉戲鳴唱。

河流兩岸曆經數十代鎮民的建設維護,兩條植被繁茂的高大堤壩伴隨河水直通到海邊,一條條精致的引水長渠如蛛網般自堤壩引向鎮中各處星羅密布的水潭。

這一個個玉盤般的水潭按飲用之水、耕種之水、冶煉之水、休閑觀賞之水等等進行分類,安排的可謂井井有條,涇渭分明,極富創造力。

在龍泉河西北一側,有一座古樸院落,這座社院緊鄰河岸,院中建築簡捷高大,青瓦飛簷,巨木廊柱,整齊的屋舍掩映在各色林木之中,顯得氣韻非凡。

這是龍口鎮少年讀書識字、修習武功的地方,功能有些像我們地球上那些綜合性的職業院校,在地元大陸的龍口鎮,這些院落被鎮民稱為社院。

眼前這座社院正中有一塊平整場地,地麵由整齊的石條拚砌而成,青色的巨大石條也不知是如何自山中移來,竟被整齊的拚接成為廣闊場地,讓這塊數千米方圓的場地顯得格外雄渾厚重。

場地正前,一座有如殿堂般的高大木質樓閣巍然矗立,樓閣第一層的飛簷之上,一塊數米見方的巨大匾額高懸,匾上刻著四個狂傲豪放大字——“騰龍思冥”。

周邊鎮民並不懂得“思冥”有什麼玄妙奧義,倒是都很欽敬“騰龍”二字,因此都將這座社院稱為“騰龍社院”。

騰龍社院自創立之始就未建造院牆,據說創立這所社院的是一位龍口鎮先輩大能。

他本是一位獵族豪雄,為彰顯獵族海納百川的氣魄和精神,體現教習後輩不設藩籬的理念,將原本修建好的院牆一力推倒。

據說那原本高達數丈的院牆,竟被這位前輩一掌擊倒,更傳說這青石廣場正是那些院牆基石所化。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