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的中午時分,村民們在龍女廟舉行了一個簡單又恭敬的儀式。相信大多的人都會知道,在海邊的人都信奉海神,每次出海或者過節的時候都會到海神廟祭祀,各地的風俗不一樣,供奉的神靈也有所不同。有的是龍王,有的是媽祖,有的是女媧,有的是觀音,而這個廟宇裏供奉的卻是魚女。廟宇是用土胚砌成,塑像是一個金鱗人魚豎立著的模樣。上半身與人無疑,長發飄飄,袒胸露乳。桌前供奉著村民敬奉的食物。當儀式結束之後,廟宇裏隻剩下村長跟喬雲清。村長看到他疑惑的神情一直望著魚女,神秘般地笑了起來。
喬雲清看著這尊魚女,想到了數月之前在林中聽聞白衣少女提及的人魚。他一直都認為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人魚,自然對她話中的人魚也隻是當當趣聞聽之罷了。而今看到這塑像,難免會想為什麼這裏供奉的卻是魚女?龍生九子,龍女在一些民間被幻化成人魚公主。如果這裏的村民當人魚是龍女的話,為什麼不供奉龍王?如果是少數民族,供奉的自然就不覺得奇怪。因為不同民族的宗教信奉的神靈是不同的。可是漁村裏的村民都是漢族,也是學習孔孟之道,怎麼會供奉這樣一尊神像?在任何傳說以及神位之上都找不到適合這位魚女的名號。每次祭祀喬雲清都不會來,因為他從來就不相信鬼神。要不是這次村長要求他一定來,他還不會看到這樣的魚女塑像。他向村長說出了心裏的疑惑,村長卻嗬嗬地隻是笑。
村長四周瞧瞧,已不見有人,才對喬雲清說道:“這尊神像是當年我的爺爺請求老太爺爺雕刻的。說來可就話長了……”喬雲清好奇地聽著村長的故事。
八十年前,當時老太爺爺正巧路過這個小村子,在村中住宿。當年的村長爺爺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名叫“橋”。橋出海打漁遇到了大風浪,掉進了海裏失了蹤。返航的村民都以為他已經死了,家裏哭哭啼啼地買了棺材做了一個假墳。可是突然有一天,橋居然活著回來了。村民們都驚訝地以為他是鬼,可是他卻說他是被一條人魚,也就是龍女所救。村裏的人都十分地驚奇,不相信他的話。老太爺爺看到他的時候就說他的肚子裏有異物。他承認地說:“不錯,龍女為了救我把她的龍珠借給了我。”因為龍女以前被他撒網的時候網到過一次,被他偷偷地放了。這次遇難,龍女還了他的人情,並叮囑他,等他老死之後會回來取走肚子裏的龍珠。後來老太爺爺根據他的描述繪畫下了龍女的畫像,村裏的人都相信了是龍女的神佑。當時的村長請求老太爺爺塑造了這尊魚女像,並將這尊像供奉進了龍女廟。之後,老太爺爺就在村子裏住了下來,似乎與大夥一起在等著龍女再次的出現。數十年之後,橋娶妻生子,也慢慢地老死。依照他的遺囑,將他火化。果然,最後在骨灰中找到了那顆閃耀的龍珠。那珠子雞蛋大小,呈現為青色,晶瑩剔透,夜裏還能發出絢爛的青色光暈。可是不知道橋的話是不是真的,龍女卻始終都沒有出現。那顆珠子也就被安放在了這間龍女廟。老太爺爺也就每天坐在了礁石上望著大海。
喬雲清聽著村長的故事時,想到了那天夜裏看到的異族白衣女子,難道那個就是老太爺爺在等的龍女?可是龍女不是魚尾嗎,怎麼有腳到處走?難道真的有會變的人魚公主?這個跟老太爺爺是預言大師有啥關聯呢?他滿腹疑問地問村長道:“這麼說來,老太爺爺每天坐在海邊是為了等龍女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