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是由傳統集郵方式向專題集郵方式發展變化。過去,不少集郵愛好者的集郵方式很簡單,隻是按自己收集郵票的順序插到郵集冊裏就算完了。現在,他們自己開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將自己的郵票加以選擇、整理、組成專題,如:關良英的《新中國最佳郵票》,張久一的民族舞蹈,劉君的《人生之路》,王明祥的《中國古代科學家》,張玉奎的《紀念國慶三十五周年》、張德才的《係列小型張》、王義剛的《通過郵票看新撫鋼廠的變化》、邱國勝的《烈士地名戳》、邱延威的《新鋼在騰飛》、《少數民族地名戳》等專題,都已初具規模和具有一定的郵學水平。
第三是由插票集向貼片冊發展變化。我廠的集郵愛好者,有的已收集郵品幾十年,有郵集十幾本甚至幾十本,但一律都是使用插票郵集,這雖然簡便易行,但內容不集中,思想性不強。現在郵協會員中已有31人有了貼片郵冊,而且配有資料性或專題說明文字。占會員總數的46%。
第四是由單純收集郵品,開始向集郵理論研究方麵發展變化。
我們的集協會員大多是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思想文化素質不高,過去隻是單純地積累郵品,很少有人對自己的郵票進行整理研究或積累資料,更談不上對集郵理論進行學習和研究。通過開展集郵活動,他們都感到:不進行集郵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就不能提高我廠的集郵水平。因此,廠集郵協會理事會就此問題已經召開了幾次會議,進行了專門研究,並決定理事會的七名同誌,都要根據自己集郵的經曆和經驗,結合自己的郵品,寫出一篇經驗、體會或其他方麵的文章,1986年已在廠報上發表了四篇,1987年又發表了五篇。
豐富和活躍了職工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集郵協會開展的職工群眾集郵活動,同我廠美術、書法、攝影、釣魚、花卉、詩歌朗誦、武術、文學、橋牌、圍棋、新聞、音樂、工運、企業管理等二十多個協會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交織在一起,相互配合又有側重、相互學習又開展競賽。促使我廠的職工業餘文化活動呈現出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活動經久不衰的喜人局麵。滿足了全廠職工中不同年齡、不同崗位、不同文化素質,不同興趣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正是通過這一係列的生動活潑的業餘文化活動,特別是集郵活動,以它鮮明的思想性、知識性、藝術性和史料性,在我廠職工業餘文化生活中發揮了獨特作用。通過形象、藝術的手段,起到了浸濡、激勵、熏陶、淨化的精神力量,引起了廣大職工精神狀態的重大變化。那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生活方式和陳腐觀念被打破了,職工用於精神文化生活的費用正在增長,用於娛樂、科學文化學習的時間正在增加,他們的興趣愛好越來越廣泛,求知欲越來越旺盛,越來越追求精神生活的健康、充實和多樣化。正是這一係列的文化活動,豐富和活躍了廣大職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在我廠兩個文明建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幾年來,我們的職工集郵活動,雖然已經初步開展起來了,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根據全國總工會、全國郵聯等七個單位關於加強集郵工作領導和管理的通知以及省、市集郵協會的要求,同兄弟單位相比較,我們的差距是很明顯的。還有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職工集郵活動開展的還不夠普及,送省、市郵展展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還不高,郵學理論研究成果不顯著等等。
(二)
下麵談談我是怎樣具體組織、領導集郵協會工作的。
組織上加強領導
我廠五年來的集郵協會工作與活動,一直是在我參與下進行的。
我堅持參加郵協的一些重要會議,和他們共同討論製定工作計劃、活動安排,分析郵協會員和集郵愛好者的集郵情況和思想動態、解決他們之間的矛盾,學習集郵知識等活動。對某些問題和工作會前和理事長、副理事長充分交換意見,然後再召開理事會討論決定和通過。發現個別會員應加強郵德和教育,我就建議理事會,要加強會員和集郵愛好者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他們對集郵的意義、目的的認識。同時,我又經常對集郵協會情況和今後打算向工會常委會和黨委書記彙報,並將郵協工作列入工會工作計劃,這就從組織上和思想上加強了對集郵協會的領導,保證了我廠群眾性的集郵活動深入持久地向前發展。
工作上大膽放手
集郵協會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在郵協理事會討論決定之後,就由理事們按照分工去實施,讓他們獨立地去開展各項活動。我隻是掌握一下活動的進展情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一些問題。如搞郵展、集郵知識競賽、參觀省郵展,起草有關文件等工作,都是他們自己完成的。就是省市集郵協會領導來我廠檢查工作時,我也請郵協理事參加,集體彙報情況,聽取上級領導對郵協工作的評價、批評和建議。對他們工作中的缺點毛病,在理事會總結工作時,我主動承擔責任、做檢討。在會員中肯定理事會、理事長的工作成績,樹立他們的威信。
郵協的同誌們感受到我對他們的信任與尊重。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做好郵協工作,廣泛開展群眾性集郵活動。
活動經費上積極支持
積極支持集郵協會各項群眾性的集郵活動,不僅要解決活動場地、參觀學習用車、各協會相互配合等具體問題,更重要的是在集郵活動經費上,要給予特殊照顧。我們有二十幾個協會,每個協會的活動經費每年平均隻能維持在五百元左右。因此,工會的活動經費比較緊張。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每年用於辦郵展、買獎品、購買《中國郵票目錄》《集郵學術論文彙編》《集郵辭典》等學習資料,以及外出學習參觀等活動經費,都超過兩千元。這就保證了集郵活動的深入開展。